第(1/3)頁 張御留意到這些玄廷道書之上,談及護持寄虛之地的法器時,前人所留下的注釋無不是寫明,此事絕不可假托他人之手,便是至為親近之人也是不可,必須自己親手去為,否則必會留下極大的隱患。 這一點他也是認可的,就算是絕對可以信任之人,最好也別把可利用機會放到其面前,這對其人和自身都是不好。 而祭煉這護持法器,這里主要分作兩個辦法,一個就是取天地鐘靈之寶煉合己用,祭煉什么樣的法器倒是其次,祭器手段也不用太苛求,關(guān)鍵是所取寶材必須上乘,這樣煉成之后方能返虛入空,并為自身所用。 玄廷占據(jù)了上層后,這樣的寶材其實不缺,他可以用玄糧去換來,而后按照法門慢慢祭煉,當可煉成。 而道書也是提了一筆,無主的天地靈寶方才是最好的,因為這東西拿來便可用,既能護持,又不需花太多力氣,平日還可以借之以修持。不過看注疏之人帶有幾分欣羨的語氣,應(yīng)該是自己沒有,只是嘆羨旁人。 他這時一轉(zhuǎn)念,其實那株神樹不說完整無缺,只要恢復(fù)了大半,那便可以充當此物,但現(xiàn)在問題是無論是煉器,還是設(shè)法讓神樹恢復(fù),這都不是急切之間可成的,而他則需法器護持,好應(yīng)付下一次斗戰(zhàn),所以此法就只能先是放在一邊了。 道書上的另一個辦法,卻是建言修道人,要是本身就有上乘法器,還與御主契合的話,那便可以直接拿此器蘊養(yǎng)渡靈,入虛護持。 他考慮了一下,就目前來說,這個方法最是適合自己。 那最契合自身的法器,無疑就是蟬鳴、驚霄二劍了,以他現(xiàn)在的能為,蘊靈而出也是不難。 本來這兩把劍在他功行精進之后也當重新祭煉一下,若用此法,倒可一氣完成。 只稍微有些遺憾的是,這兩件是攻伐之寶,不過以攻代守,倒也并無不可,也是眼下的權(quán)宜之計,那守御之寶也不可放棄,祭煉之事也可隨后慢慢準備起來。 至于那一株神樹,也可利用伊帕爾神族留下的那些東西試著助其恢復(fù),不求全盛,哪怕有個原先四五分的狀況便好,這里主要就看機緣了。 思定之后,他待把一眾法門全數(shù)看過,便就準備著手開始祭煉雙劍。 因是祭器并不涉及高深的功法變化,所以沒有什么真法玄法的區(qū)別,故是只需參鑒前人的經(jīng)驗的便好。 他心意一轉(zhuǎn)之間,周圍景物換變,眨眼已是落到了自家所開辟的道場之中,待坐定玉臺之后,他喚了一聲,便聽得悠長劍鳴之聲,兩把飛劍都是一同飛出,化為一青一白兩道光虹在頂上飛繞旋走。 他抬首望去,就有心光自身上照出,映在了兩把飛劍之上,清光霎時滲透入劍身之中,只是幾個呼吸之間,就將兩柄飛劍通體洗練了一遍。 此刻再是觀去,兩劍劍身之上光芒湛湛,劍氣沖透宮宇,并在天幕之中形成了兩道遙相輝映的氣光。 他微微點頭,又心意一斂,兩劍一斂驚天聲勢,溫順低伏,落于身前案幾之上。 此時他伸手上去一撫,而后就把心神沉浸入劍身之中。 蟬鳴、驚霄二劍早是煉合他入心光之中,其中靈性更是他知覺之分化,只是平日附于劍上,獨立于外,此刻感得他意,便即嗡嗡震動,積極響應(yīng)起來。 他按照祭器手段調(diào)理雙劍,感受著那雙劍意識與自身神氣逐漸交融匯合,待得許久之后,他忽感心中一陣悸動,眸光一閃,立刻身上心光一放,將之裹入進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