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陳副部已經有些失態了,實在是太過觸目驚心。他雖然只管農林,可是工商業如此糜爛也是忍不往責備。 七成下崗!這個比例,哪能不出亂子?他都不知道尚北的領導班子到底在干什么。 然而,話到這個地步,郭昌存就不能再裝聽不見了,也豁出去了。 “呵呵。”干笑一聲,“陳部長是第一次來東北吧?” “您主管農業改革,不了解東北的工業結構,其實也正常。” 陳副部皺眉,平復了一下心情:“怎么?有隱情?” 郭昌存:“也算不上隱情。這么和您說吧,不光是尚北,整個龍江省,整個東北,只要是中小型以下的城鎮,基本都是一個情況。而且,文良同志說七成,那都是保守的。” 見陳副部長不解,郭廳解釋道:“是這樣的,在改革之前,東北是全國的重工業基地、能源基地、糧食主產區。” “所以在改革前,東北的城市化人口全國第一,大量的工廠在計劃經濟體系內建立起來。” 陳副部,“這一點,我是知道的。可是,你們就不能像南方學習嗎?不能坐著等死嘛?要想辦法啊!” 郭昌存:“陳部長,聽我把話說完。” “話是這么說,您也可以說我們東北人懶,東北人沒腦子,東北人不上進,東北人干半年休半年!怎么說都行!” “可是,我們不懶啊,是真沒辦法!” 陳副部皺眉,“不要扯那么遠,說重點!” 郭昌存:“重點就是,沒有辦法可想!” “東北有相當一部分工廠、林場、礦山有戰備任務,每座工廠要備份一條軍工生產線,不但機器要到位,配套人員也要到位,要保證戰時隨時可以轉入軍工產業。” “像尚北的農機廠、齒輪廠、紡織廠、藥廠、化肥廠、酒廠等等,就都屬于這種半生產半戰備的情況。” “這就等于,不但自己要跑起來,還要背著一個人跑起來。改革大潮之初,東北又是大后方,要穩定,要給南方的兄弟省份托底,起步比南方就要晚。” “而這些戰備工廠還要擔負戰備職能,轉不了型,也破不了產。只能半死不活的一拖再拖,最后就都成了爛攤子。” 郭昌存有些激動,一口氣說完。 這邊,付長河也終于忍不住開口了,“我給陳部長說一個笑話吧!” 陳副部現在哪有心情聽笑話,但也看得出來,付長河這個笑話絕對不簡單。 只聞付長江道:“早五年前,尚北光公家的國營飯店就有三十多家,電影院有六個,文化宮有兩個,就連體育館也有兩個。” 陳副部,“這...又是怎么一回事?” 付長河,“都是沒辦法的辦法,各個工廠有戰備任務,好幾條生產線要備出來,工人也要備出來。機器可以停著,可工人怎么辦?總不能也閑著吧?所以,開飯店,開商店,搞廠內經濟,就成了為數不多的出路。” “到最后,農機廠有機關酒樓,齒輪廠也有。紡織廠人多,不但有飯店,還有電影院。” “而林業系統這邊,河山屯林業局最厲害,已經是鎮中鎮了。電影院、文化宮、飯店、商店,全套的城鎮設施一樣也不少!” “到了現在,全完了...” 陳副部越聽越心驚,越聽越氣憤,“都到這個地步了,你們怎么不早說!?”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