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有這樣一個典故: 說以前,挪威人喜歡吃沙丁魚,尤其是活的沙丁魚,可以在市場上比死魚賣出更高的價格。 可是,在運輸過程中,沙丁魚的成活率很低,堅持不到回港就死光了。 后來,漁民們發現,只要在沙丁魚槽中放一條鯰魚,就可以大大提升沙丁魚運輸過程中的成活率。 因為鯰魚是食肉的,且一到陌生環境就會十分暴躁,四處亂竄,攪動喜歡安靜的沙丁魚也跟著四處逃竄。 從前因為缺氧而導致沙丁魚死亡的問題,也由此迎刃而解。 這就是——鯰魚效應。 用一條鯰魚,來攪動所有的沙丁魚。 如果說,齊磊是十四班的那條鯰魚,那十四班就是高一學年的鯰魚。 得讓學生自己打起來,拼起來,不用老師背動的拉扯,就有上升的動力。 你當章南只是單純的要改造十四班?只是想給齊磊一個施展才華的空間? 錯了! 這才是章南在二中推行教育改革的更深層含義,只是綁住幾個問題兒童降低了輟學率,并沒有太大的意義。 她得讓尚北這座小城出更多的一流大學學生,讓更多的孩子選對路。 甚至章南還有更大的野心。她要讓尚北二中不但是尚北最好的高中,還得是周邊各市縣最好的學校。 不但要讓尚北的學生向往二中,還得讓外地的學生也慕名而來。 二中的老師也許水平有限,培養不出省重點、國家重點那些最頂尖的精英。 但是,二中的老師不缺激情,也不缺精力,多教出幾個大學生,還是沒問題的。 此時此刻,章南在等。 盡管她預想中,十四班這條鯰魚發揮效用起碼要一個學期。盡管她對齊磊說要耐心,要慢慢來。 可是實際情況是,她已經有些迫不及待了。 教師隊伍借劉彥波那幫人的東風,章南已經整頓的差不多了,現在二中的老師就算還沒被徹底調動起來,也已經充滿了危機意識,開始思考今后的教學工作。 當然,能做到這一步,章南其實已經很滿意了,這是沒辦法的事情。 劉卓富、汪國臣這種干勁十足的老師畢竟是少數,二中大多數老師還是舊思維,是有慣性的,要一點一點的挑毛病,一點一點的調動積極性。 而學生這邊,說實話,原本章南是不急的,可是昨晚的那首歌,也唱到的章南心里。 多好的機會啊,如果運動得當,絕不是一期黑板報、一段發瘋的記憶而以,更不僅僅是二中的一首校歌,而是二中的一種精神。 如果能讓赤子心成為二中的精神,那再上一個臺階,甚至幾個臺階,真的就不是說說而已的空談了。 會省很多力氣。 看著操場最遠處的十四班,章南眉頭緊鎖,“快點!再快一點就好了。” ...... 有同樣想法的,還有劉卓富。 他其實很著急,十四班的那些混蛋孩子其實一點都不笨,章南選出來做鯰魚的,怎么可能笨? 總之潛力很大,可就是吊兒郎當不想著學習。 若非不是心急,也不會齊磊剛有一點動作,他就已經迫不及待的去盯自習,甚至還把汪國臣叫去助陣。 現在,老劉都有把齊磊抓過來,給他加一加壓的想法了。 不就是讓你當個孩子王嗎?讓他們聽你的就行了,又不用你教著他們學,你說你磨嘰什么呢? 好吧,對于丈母娘的野望,老劉的焦急,齊磊也沒辦法。 你讓他搞定一兩個、十幾個,甚至二十幾個都沒問題,可那是一個班啊!! 60幾頭牲口,一個比一個主意正(執拗、有個性,帶貶義)。 全都聽話,還是他們最不愿意的學習問題,還得是心甘情愿地坐在那兒拼命,哪特么那么容易? 齊磊其實也在等,他在等時機,而且不是一個時機,是好幾個時機一起砸過來。 你當齊磊不急? 他也急! 別看他一夜揚名,一首《追夢赤子心》讓他成了二中的風云人物,可是做為一個學生,做為拐了個學神女孩的學生,最大的揚名其實還是成績。 這一點上,他已經被徐小倩遠遠的甩在了后面。 上次摸底考試,徐倩是9科成績4個滿分,一共丟了7分。 暑假的補習班不是白上的,可謂一戰成名。 如果單論高一學年,徐小倩的名聲比齊磊還要大。 長成那樣兒,還是學神,性格又好,還沒架子,離“滿分女孩”只差一個長發飄飄好不啦? 據程樂樂探聽的情報,光一班向徐小倩示好的小男生,就快要突破兩位數了。 其他班級因為離的遠,暫時了解不多,也就課間操,或者放學時遠遠的看一眼。但是可以預見,未來的競爭對手不會少。 用程樂樂的話說,“石頭,你完了,你慘了,就你這學渣地位,早晚讓徐小倩把你甩了。” 齊磊雖然沒太往心里去,自信滿滿...... (咳咳!!) 可是.... 老子現在不是學渣啊!老子暑假被徐小倩特訓過,現在也賊刻苦,不信你讓我月考的時候上去試試?不說比肩一班的牲口們,也應該差不了太多。 但是,讓十四班這幫牲口拖累著,齊磊連證明自己的機會都沒有啊! 所以,他也想快點搞定。 只不過,還是那句話,得等機會,而且還不是一個機會! “快點!”齊磊也在默念,“快點來吧!” 也許他重生的金手指就是好運,老天沒讓他等太久,機會很快就來了。 ...... —————— 九月十五號,十四班被齊磊調動起來的自習熱潮已經開始回落,對于老師們天天看著上自習的日子也開始抱怨。 除了少數幾個人還干勁十足之外,剩下的人,三分鐘熱度已經開始過了。 好吧,不錯了,這都四天了! 而合唱隊那邊也終于完成了最開始的學歌,進入合練階段。 本來這個時候還用不著樂隊參與,吳寧和唐奕對合唱曲目還不太熟,還得練。 但是,楊曉和齊磊再練就有點多余了。他倆屬于只要有譜子,就能整差不多的那種。 所,以音樂老師干脆把吳寧和唐奕繼續關在文體室修煉,把楊曉和齊磊調了出來。 畢竟實際上場的時候,和曲譜上會有略微的差異。 比如,多聲部合唱的部分要彈幾遍,哪里需要2倍速,哪里又要慢倍速,這些都是要按老師們的設計修改。 提前把兩人叫到合練教室,熟悉一下。 于是,楊曉被楊老師帶到了合唱教室,齊磊則跟著曹智麗去了舞蹈教室。 兵分兩路,各自行動。 咳咳! 說的高大上,其實就是一個初二一班,一個初二四班。 在南校舍,比十四班的條件好不到哪去。 沒辦法,90年代的重點中學也窮得很,正經上課的教室都排不過來,哪有什么音樂教室、舞蹈教室的?小禮堂什么的,就更別想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