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29章 盤古開天(一)-《重生之似水流年》


    第(1/3)頁

    把校園音樂節(jié),生生搞成了公司的新聞發(fā)布會,這絕對是頭一次見。

    而且,這個發(fā)布會是如此特別,如此魔幻。

    怎么說呢?

    前面的搖滾表演,還有那段像西方脫口秀一樣的開場和鋪墊,也許正中年輕人的下懷。

    不過,對于成年人來說,著實有點過于浮躁。

    可是,如果套用年輕人的價值觀和行為表現(xiàn),又不是那么不能接收。

    反正就是,說不上來的感覺。

    至于后面那段關于三石公司的宣言,倒是頗得成年人的喜歡和認可。

    卻是反過來了,年輕人又會認為有些過于老派。

    這不就……

    夾生了嗎?

    好像誰都討好了,又好像有點那么不完美。

    當五個小伙伴結(jié)束宣言下臺,記者馬上圍了上來,各種五花八門的問題接踵而至,話筒都能懟到臉上。

    于是,齊磊急中生智,向某個方向一指,“下一個大新聞!!”

    “這么出息的兒子是怎么養(yǎng)成的,請去采訪幾個爹!”

    幾個爹一聽,臉都綠了。

    徐文良本能地調(diào)頭就想躲,可是唐成剛卻一把拽住徐文良的胳膊,牢牢的就給他摁那兒了。

    記者們眨眼而至,話筒就懟上來了,齊國君、唐成剛不著痕跡地往邊上退了半步,倒成了徐文良首當其沖。

    就見徐爸臉色青一陣色一陣,既緊張,又無語。

    突然神來之筆,“尚北是魚米之鄉(xiāng),大家可以到尚北走走看看,投資旅游!”

    “另外,尚北農(nóng)產(chǎn)品可以在京城、魔都等地的北方大超市買到,歡迎大家嘗嘗我們黑土地的味道!”

    記者:“……”

    可算找著根兒了。

    老的和小的一個品性:上來就打廣告的呢?。?

    可是,也就這么一句話,播出去之后,徐文良那些又是述職,又是調(diào)離的危機,便化于無形了。

    ……

    ——————

    齊磊和小伙伴們已經(jīng)悄然逃離,和張洋、寇仲琪,還有李玟玟等人匯合,遠遠地看著幾個爹被圍,偷笑不止。

    “有爹真好,關鍵時刻還能擋一擋!”

    唐小奕則是乖張,“打賭!老唐肯定也得打廣告?!?

    沒人和他賭,因為這是肯定的。

    你以為齊磊《今日說法》上打廣告跟誰學的?

    當年,唐爸塑料廠剛接手,尚北電視臺本來要做一期下崗安置專題的節(jié)目。

    結(jié)果,老唐生生給整成了大型廣告現(xiàn)場,所有塑料廠職工面對鏡頭都得來一句,“藍光膜,那真是好棚膜!”

    所以,這都是有根源的。

    “上哪兒去???”吳小賤剛發(fā)問,就見前方黑壓壓一片。

    齊磊看去,登時一垮,“這回跑不了了?!?

    那可不跑不了了,董北國、廖凡義、陳興福,還有張路臣等等,一個個殺氣騰騰的瞪著他,一副可抓著你的架勢。

    董大校長皮笑肉不笑,“這是....準備上哪兒去啊?”

    齊磊靈機一動,“正要找您去呢??!”

    董北國心說,這還差不多!

    “走吧,趕緊給他們解釋解釋,否則這幾位都想把你解剖了!”

    這是實話,齊磊的這次危機公關,堪稱一次非典型案例。

    啥叫非典型案例?

    就是偶然現(xiàn)象,一切都太反常了。

    可是,偏偏齊磊早就胸有成竹。這就值得研究了。

    齊磊知道今天是逃不過去了,必須給他們一個解釋。

    看見傻龍正好出現(xiàn)在場地外圍,“傻龍,過來?。 ?

    張顯龍一看大校長和幾個教授都在,屁顛屁顛地跑過來,“什么事?。俊?

    齊磊,“把雛鷹班的都叫到新聞系教室?!?

    張顯龍,“……”

    齊磊則是回頭對董北國等人賠笑,“一次解決,省著我和他們還得再絮叨一遍?!?

    幾個老人家才不管你絮叨不絮叨,“趕緊的!”

    這幾天都把他們難出毛病了。

    要不也不能這么急,主要是全過程他們都是親眼看著的。

    可是,親眼看著都沒看懂,就有點過分了。

    打擊有點大。

    半個小時之后。

    新聞系2號教室,在校的雛鷹班成員全員到齊,再加上一幫老頭兒,大眼瞪小眼兒地瞅著齊磊。

    好吧,還有張洋、李玟玟,徐小倩他們這些不相干的,以及脫離苦海的五個爹也來湊熱鬧。

    當然,連盯著音樂節(jié)的周小晗都被拉了回來。

    此時,外面隱隱還能聽到音樂節(jié)的歌舞歡騰,廖凡義卻有點等的不耐煩了。

    “可以開始了吧?”

    齊磊呲牙一笑,“別急?!?

    看向雛鷹班的幾個大一新生,“講幾個傳播學理論哈,一會兒用得著?!?

    “第一個,【兩極傳播】和【意見領袖】?!?

    廖凡義想吐血,都等著呢,你在這講基礎理論?

    剛要阻止,卻是董北國來了句,“也,也挺好!”

    “對一眾學生訓誡,都認真聽哈!學過的也鞏固一下?!?

    廖凡義翻了白眼兒,是您老想先了解一下吧?

    幾個爹倒是沒什么,感覺挺神奇的。

    齊國君知道齊磊當了輔導員,可是對這個沒什么概念,畢竟他又沒上過大學。

    結(jié)果今天一看,我兒子都能給人講課了?

    所以,幾個爹聽的也很認真。

    然后就....就三觀崩了。

    是的,傳播學是很容易崩三觀的,因為很多常識一樣的“我們以為”,可是從學術的角度來說,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兒。

    就比如說,【兩極傳播】,這是傳播學的一個基礎概念,不管是日常考試還是考研,一個議程設置,一個兩極傳播,幾乎必考。

    而它的定義就是顛覆普通人認知的。

    那就是:

    普通人都認為自己是從媒體,也就是傳播媒介直接接收信息。

    一個新聞,媒體報道出來,我看到了就接收了。

    其實,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不是!

    就像齊磊對柳紀向說的,“他連信息傳播的流程都沒搞清楚?!?

    實際情況是:信息不是從媒介直接到受眾群體,要通過一個“中介”。

    這個中介就是——【意見領袖】。

    既可以清晰領會解讀媒介的信息,又可以讓受眾信服以及傳達信息的中間人。

    也就是:媒介——意見領袖——受眾。

    打個比方,《流年》在月票榜、銷售榜排名靠前,這就是起點這個媒介向書友榜單推薦了這本書,傳遞了一個信息:“好書!趕緊看!!”

    可是,大多數(shù)書友對榜單的真實性是存在疑問的,再加上主觀上的因素,“好不好看,得我自己說了算,起點推薦的爛書居多?!?

    人們更相信自己的判斷,而不是媒介推薦。

    也就是,大多數(shù)書友不信任起點,而要自己去驗證。

    但是,書友驗證的過程,大多數(shù)人不是直接點開內(nèi)容去品讀,太浪費時間。

    第一反應是,看是否精品、榮耀值多少、出圈指數(shù)多少,、綜合評分多少,然后書評區(qū)的書友評價如何。

    那么這些數(shù)據(jù),以及書評區(qū)一篇中肯、客觀的帖子,就成為了中間人。

    這些東西,比起點的榜單更有說服力,這就是【意見領袖】。

    【兩極傳播】認為,信息根本就不是從媒介到受眾,而是從一極傳播到另一極。

    也就是,從【媒介】到【意見領袖】,再從【意見領袖】傳播到【受眾】。

    最直觀的例子,就是包括央媽在內(nèi)的很多官媒新聞,普通人都看不懂,誰會見了誰,上面發(fā)了哪哪文件,看了半天,也不理解。

    最后得出結(jié)論——無趣,導致很多人都不看央媽新聞。

    其實,即便用通俗能懂的方式報道,傳播效果也都差不多。

    可是,別擔心,央媽的新聞是肯定能傳到你身上的。

    是要通過意見領袖去解讀,轉(zhuǎn)化成普通人能懂的形勢,最后到達受眾。

    齊磊大概地解釋了一遍,“至于為什么會出現(xiàn)意見領袖?為什么意見領袖比直接傳播效果好?這涉及到【第三人理論】,一會兒再說?!?

    “啥叫第三人理論?”

    寇仲琪是個急性子,你別一會兒再說啊,現(xiàn)在就說!

    廖凡義在底下聽的實在是煩,你先給我分析案例不行嗎?還得讓我在這聽理論基礎?

    寇仲琪一發(fā)問,廖凡義突然來了一句,“董校長是個好人?!?

    董北國一愣,怎么扯我這來了,皺眉假意呵斥,“少拍馬屁!”

    大伙兒登時低聲一笑,緩解了一下氣氛。

    結(jié)果,齊磊和陳姥爺一聽廖凡義這句,就明白廖凡義在干什么。

    兩人登時交換了一個眼神兒,然后起身出了教室。

    就站在教室門口,開始交談,“董校長真是個好人??!”

    屋里的董北國一挑眉,突然感覺這個馬屁更中聽呢?

    無語苦笑,“你們這幫人啊,瞎夸什么夸?”

    已經(jīng)不是馬屁,而是界定為“夸講”了。

    大伙兒又笑,也看得出來,董校長和之前對廖凡義的態(tài)度明顯不同了。

    然后,就見齊磊和陳姥爺回到教室,和廖凡義三個人一攤手,“這就是第三人效果!”

    董北國:“……”

    沒懂??!

    其他人也沒懂。

    沒懂就對了,有了前面這個小實驗,一說就懂了。

    陳姥爺干脆幫齊磊上課,“這么說吧,如果說媒體是【第一人】,受眾是【第二人】!”

    “董校,你是不是覺得,信息傳播最高效的渠道是從媒體到受眾?,也就是從第一人到第二人?”

    董北國點頭,“那肯定啊!”

    陳姥爺,“不是!”

    董北國,“不是?”

    “對!不是!”陳姥爺?shù)?,“這只是一種錯覺,就像兩極傳播里說的一樣。”

    “事實是,當?shù)诙恕臼鼙姟拷邮艿谝蝗恕久襟w】信息的時候,總是帶著懷疑態(tài)度?!?

    “也總是認為自己是最清醒的,而別的受眾遠沒有自己認識的清晰、理解的全面。所以,信息的影響一定是別人比自己大?!?

    “也就是說,只有少部分人(第二人)會從【第一人】獲取有效信息?!?

    這時,張路臣開口了,“這是個心理學效應,根源在于人都是想聽到真話的,也就是真實的評價,可又在潛意識里想得到夸獎?!?

    “所以,當別人(第一人)當面夸獎你的時候,你(第二人)潛意識里,會懷疑這是不是真話?!?

    “就像廖老師夸董校,董校第一反應就是這是拍馬屁,不是真話。可是,董校喜歡這樣的夸獎?!?

    “于是,當齊磊和陳教授(第三人)夸講的時候,你認定這是真話,因為他們是在你不在場的情況下做出的評價?!?

    “這就是【第三人理論】,既滿足了聽真話的需求,又滿足了被夸獎的需求?!?

    “應用到社會傳播的時候,就是媒介(第一人)向你(第二人)傳播一個信息的時候?!?

    “你也天然的會懷疑第一人的動機、真?zhèn)?,甚至你對信息已?jīng)做出判斷,也會存在是否正確、是否符合群體認知的潛意識不確定。”

    “這個時候,就需要第三個人來佐證第一人的信息,以及你的判斷?!?

    “這也是為什么會出再【兩極傳播】的原因,更是為什么意見領袖會成為中間人的原因。因為,意見領袖就是【第三人】!”

    “可以同時滿足真話和夸獎的需求?!?

    眾人紛紛點頭,要是張路臣直接說理論,可以模棱兩可,但是有了前面的小實驗,就好理解得多了。

    就是董北國臉上有點掛不住,“我才不愿意你們夸我呢!”

    大伙也不說破,嘴硬罷了。

    這時,張路臣繼續(xù)道:

    “【第三人】!才是左右信息導向的關鍵。”

    “再說直白些,我們?nèi)粘P畔⒌慕邮?,其實都是被【第三人】左右的。?

    同樣是起點的例子,讀者不相信榜單,卻要從榜單上得到書籍的信息,再通過第三人,決定是否

    而這個時候,做為【第三人】的數(shù)據(jù)和書評,就會左右讀者的取向,以及判斷。

    是不是很不服氣?

    我看什么,什么好看。我做主,別人左右不了。

    可實際上:

    一本數(shù)據(jù)漂亮、又是白金作者,書評都是深度解析、贊賞的書,在開始閱讀之前,你就會留下潛意識,即便有不如意的地方,你也會認為這都是個別段落,過了這段還有驚喜,畢竟那么多人說好。

    可是,一本數(shù)據(jù)慘淡,普通作者,書評都是罵,別說會不會打開看,就算看了,也會帶著有色眼鏡去看,一個毒點,“果然不太行,走了。”

    酒香不怕巷子深,那是少數(shù)個案,大多數(shù)好東西,真的怕埋的深。

    (所以,月票呢?書評呢?)

    ……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