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四面楚歌-《重生之似水流年》
第(1/3)頁
“爽不爽?”
等記者一走,齊磊第一個問張國戎的問題居然是:“爽不爽?”
張國戎也是無奈,“搞咩啊?要不要這么高調?”
這兩條新聞一播出去,等于是高調宣布,張國戎與原東家決裂,簽約內地。
怎么說呢?如果張國戎冷靜下來會發(fā)現(xiàn),可能不是什么好事兒。
如今,他和老東家的事鬧的沸沸揚揚,輿論導向不明,這個時候發(fā)這么重磅的新聞,等是刺激了輿論。
不僅僅是影迷歌迷,甚至對同行也是一種挑釁。
“沒這個必要吧?”
本來拿那么多的酬勞,張國戎就心虛,現(xiàn)在好了,更虛了。
讓同行怎么看他?
陳姐也是這么想的。不過,做為一個老資格的經(jīng)紀人,她猜到一些齊磊的用意。。
這條消息爆出來,一些媒體確實是會收斂的。
可是,公眾會反應更激烈的啊!這不是得不償失嗎?
陳姐看著齊磊的眼神兒都變了。
以往,都是張國戎直接與齊磊接觸,她這個經(jīng)紀人反而不太了解小齊總。
說實話,還是昨天晚上,被齊磊一通亂拳砸懵了之后,陳姐回到家,才惡補了一下關于小齊總的詳細過往。
用網(wǎng)上的話說,這就是個妖孽!
商界奇才、學術大咖,背景深厚,幾次危機公關可以說做的相當漂亮,能力與年齡完全不能相提并論。
說實話,陳姐還挺慶幸戎少交下這么一個靠譜的朋友。
可是,怎么一天都不到,你就來這么一出呢?
網(wǎng)絡上說的都是假的?吹出來的?
今天親眼所見,孩子,你太沖動了吧?
陳姐不得不重新評估、審視這個年輕人。
又怎么看怎么覺得,不靠譜了!!
實在沒忍住,插話道:“小齊總,這個記者是熟人,現(xiàn)在追回來還來得及。”
卻見齊磊搭理都不搭理她,依舊看著張國戎,“怎么樣?爽不爽?”
張國戎:“……”
好吧,突然呲牙,誠實作答:“爽翻了!”
能不爽嗎?任何人都有黑白兩面。
可能,善的一面告訴他,不能小人得志,不能太過張揚。可是,惡的一面,無時無刻不渴望著裝逼打臉的大爽文兒。
齊磊一聽戎哥表露本心,登時大樂,“爽就行了唄!管那么多干什么?”
眾人,“……”
現(xiàn)在爽是爽了,可后面麻煩還多著呢!
……
——————————
所謂娛樂產(chǎn)業(yè),核心其實不管到什么時候,還是電影。
既是影響力最大的,也是最賺錢的。
而從七十年代開始,香港便是全球最大的電影出口地之一。
尤其是在亞洲,香港電影的地位直至九十年代都無可撼動,好萊塢電影都要靠邊站。
這里甚至可以說是東方文化的主要輸出口岸。
這成就了香港極其完備的電影工業(yè),以及蓬勃的娛樂業(yè)。
很多人都知道香港電影曾經(jīng)輝煌過,但是卻不知道到底輝煌到什么地步,認知也僅僅停留在那些經(jīng)典影片上。
說一組數(shù)據(jù)吧,截止到二十一世紀之初,香港有近三千家電影相關的從業(yè)機構,從業(yè)人員兩萬多人。
所以,香港也被稱為是東方好萊塢。
香港電影這個稱呼,可不僅僅在內地被人頂禮膜拜。在亞洲,乃至世界,都是有相當高的知名度的。
只不過,之前說過,寶島電影市場的失守,使得香港電影失去了市場和投資,開始逐漸沒落。
而這期間,由于內地市場的相對封閉,使得香港電影完全借不上力。
以至于,香港的相關從業(yè)人員,比如導演、演員、幕后制作班底都到內地發(fā)展,個自為戰(zhàn)。
但是人可以走,香港那么多的電影制作機構卻是進不去。
以至于,這個相對完整的電影工業(yè)體系,除了為內地電影的發(fā)展提供養(yǎng)料,沒有任何其它的貢獻,更不可能被繼承下來。
其實在齊磊眼里,香港這幫電影人挺倒霉的。
尤其是那些電影公司、嘉禾、寰亞、英皇、美亞、邵氏兄弟。
哪個不是響當當?shù)拿郑磕膫€又不是在制作、發(fā)行各各環(huán)節(jié)積累了大量的經(jīng)驗教訓?
可惜,時代如此,集體社死了。
當然,從商業(yè)的角度來看,優(yōu)勝劣汰沒什么好說的。可是從行業(yè)遺產(chǎn)、行業(yè)大局的角度來說,把底子丟光了,有點太可惜。
齊磊之所以說他們倒霉,是因為生不逢時,這個時候陷入低迷,很難救,只能眼睜睜看著它一天不如一天。
可是,如果能多挺十幾年你看看。
2001年,內地全年的總票房才8.9個億,票房冠軍是《珍珠港》,一個億。
第二的《大腕》,4300萬。
說句難聽點的,還不一定比齊磊拍兩季《向往的生活》收廣告的數(shù)額多。
而同樣是2001年,香港本地的全年票房就4.5個億港幣。
兩方一比,確實借不上什么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