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爆炸新聞-《重生之似水流年》
第(2/3)頁
而齊磊站了起來,回到講臺前。
“盡管我不喜歡你們的國家,但是這并不妨礙我在這里與你們誠摯的交流心得,同時也不妨礙我對你們的文化存在欣賞。”
“比如,韓國的游戲我很喜歡,也喜歡宇多田光的歌。
“但是!”齊磊突然話鋒一轉,“拋開我喜歡的,也拋開個人對國家的印象,我還是要說,你們的文化真的是一言難盡!過度追求去中國化,也許是一場文化災難。“
兩國學生,“…”
剛聊的好好的,怎么又開始人身攻擊了?怎么就一言難盡了?不就是和你中華文華有點像嗎?
然而,殊不知,齊磊根本就不提有點像這個茬兒。
“別著急!我并不是想說,你們類中華文華的老論調。”
“相反,我認為,你們去中國化有點操之過急了。在沒有學到中華文華精髓的前提下,急去劃清界限,僅憑你們原創的本土文化,是不足以支撐民族精神的建設的。”
兩國學生都聽懵了,茫然地看著齊磊。
這個說法,有點新鮮啊!
他不是反對去中國化,而是說現在去中國化太早了。
只見齊磊一回身,“就拿審美來說吧!“
“我想問一下,你們思考過嗎,所謂的日系審美、韓系審美,有什么問題嗎?“
“換而言之,有一個不爭的事實,那就是,在東亞文化圈,中華文華是絕對的主體。“
“不管你愿意也好,不愿意也罷,都改變不了這個事實。“
“但是,在審美這一塊兒,你們發現沒發現,中華審美和日韓是有很大區別的?“
兩國學生又迷糊了,“有區別嗎?“
齊磊,“有的!而且很大。“
“你們看看中華審美是什么?是長城的巍峨,是中國水墨的揮酒寫意,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n
“有北方紅墻翠瓦的金碧輝煌,也就江南灰白黑的寫意,中華審美自古就是在大開大合間又不失對意境的追求。"
“那么我們再看日本審美,是什么?”
“是《源氏物語》,是浮世繪,是一種追求柔性線條的閑淡意境。
“這體現在日系審美的方方面面,音樂、繪畫、電影等等。”
日本留學生一聽,馬上反駁,“這不好嗎?我們認為,這恰恰代表了我們的民族性格,這可以說是日本人的驕傲!“
卻是齊磊這回一點沒客氣,“不好!“
那位學生,“為什么?我覺得您有些偏執。”
齊磊,“放在個人審美上沒有任何問題,但是放在國家審美上,問題就大了去了!”
那個同學,“…”
“我想你肯定疑惑,放在國家審美上怎么就不行了?
“我告訴你們,不但不行,這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病態的審美!”
“"從一個民族的角度來說,偏好任何一種美學方向都是病態的。”
“民族文化、國家性格之中,必須要兼具剛強與柔軟,這樣才能更有利于塑造民族和國家的多樣性和抗風險能力。“
“而日系的柔美,那就是病態的,是發育不良!“
“我給你舉個例子,‘偶像’這個詞是誰發明的?"
"是七十年代,你們日本人發明的。"
“那這個詞出現之前的日本娛樂業,就沒有值得喜歡的明星了嗎?”
"有!而且,你們如果細心一點就會發現,在偶像時代之前,日本的娛樂業還是昭和男兒的天下,個個都是硬漢形象。”
“可是在七八十年代之后,你們日本的硬漢男星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偶像團體。“
“完全符合柔美的審美價值觀,有著玩偶化的趨勢,性特征中性化,幼態化”
“符合時代的需求,激發主人的保護欲!”
“但是,平心而論,你們認為,日本男兒都變成這樣的中性特征,失去了男人應有的血性與陽剛,真的是一件好事嗎?”
日本留學生,“"
這就有點誅心了啊!
理性思考一下,這當然不是好事兒。
怎么繞來繞去,好像我們不應該去中國化,而是要抑制中性文化一樣了?
嚓!!
不對啊!!
那邊韓國留學生卻是笑的不行,小齊導員還是有水平哈,損人都不帶臟字的!看看壓脈帶的表情,都快扭曲了。
結果……
齊磊,“笑什么笑?!你們還不如他們呢!”
小西巴們:“"
臉都綠了,還沒法反駁,因為好像讓他說中了啊!
兩國留學生急的啊,一面是啞口無言,一面是不想面對事實。
因為他們始中認為,去中國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這并不僅僅源于對中華文化的恐懼,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這些學生沒說,可是卻客觀存在,那就是:
我們GDP比中國高,我們的科技水平、國民生活水平、國際地位,都比中國強。
然后,唯獨在文化層面,是中華文華的衍生品。
換了是你,你也心里膈應,你也想極力擺脫束縛。
結果現在,齊磊用一套邏輯自洽的理論告訴他們,你們這么做是錯的,不能去中國化。
把他們給急的,急于找到一個突破口來反駁齊磊,讓去中國化的論點站住腳。
最后,一個日本留學生急中生智,“小齊導員,我認為你的論調過于片面了。”
齊磊一點不著急,論戰略邏輯,別說這幫學生,回去隨便找人,能在邏輯上勝過齊磊的也少。
笑道:“怎么片面了?
那個學生,“我認為,中性審美,是國家和人民富裕之后的需求。即便存在爭議,但也和我們原本的歷史文化沒有關系。”
“就比如說,《源氏物語》早就有了,日本柔性的性格也早就有了。可是在花美男偶像之前,日本男兒還是很尚武,很陽剛的。“
“只是現在,日本人民的生活條件好了,所以開始崇拜花美男。”
小西巴們一聽,連連點頭,“是這個道理!我們韓國原本的文化里也有柔性的一面,可是我們韓國男人也不缺血性。只是七八十年代之后,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了,導致審美傾向于中性化,這和民族文化沒有關系,是突然就變了口味。"
卻不想,齊磊笑意更濃了。
你看看,懷疑的種子這不就出來了?
得讓他們自己去往這個方向去靠嘛!這可不是我把他們帶溝里去的哈!
輕描淡寫的來了一句,“這個論調很不錯,似乎現在普遍認知就是這么解釋的。”
“可是,問題來了,以前就有源氏物語,以前就也喜歡柔美,怎么就沒出娘炮呢?"
我噗!!
這就是漢語的強大了,雖然沒聽過“娘炮”這個詞,可是一聽就懂。
那個目本學生急了,“就是生活富足的結果啊!以前沒有現在富裕。”
齊磊再問,“誰告訴你的這個結論?”
“你能找到先提出這個論調的源頭嗎?”
“我建議你回去找一找源頭,看看是誰。或者,我現在就告訴你答案!”
兩國留學生:“????”
齊磊,“得出這個結論的,不是西方的社會學家,就是你們本國與西方關系密切的社會學家!”
".…
齊磊笑了,“孩子!你們被人家用一個謊言定義了病態審美的成因,然后又用這個定義來反駁一切懷疑社會病態的言論。“
“這就好比”齊磊想了想,“好比有人騙你吃屎,說屎很好吃。結果,你卻用騙子的理由,去反駁那些指出屎難吃的人。”
“這是可悲的!”
“!!!"
嚓!這是個什么比喻?太惡心了。
齊磊卻不給他們反應的時間,“我再問你們,既然你們篤定中性審美是來自于生活富裕的新追求,那么,英帝國富裕了幾個世紀,他們有花美男嗎?“
”…”好像沒有。
“米國比你們先富,世界最富,崇尚的是硬漢審美,還是娘炮審美?"
“全世界,除了東亞,還有別的地方,因為富了,就開始全民喜歡娘炮了嗎?”
“現在,你們還覺得這個論點站得住腳嗎?”
兩國學生被問的啞口無言,他們實在找到不論據來支撐他們的論點。
最后咬牙切齒,幾個日本留學生干脆齊刷刷地站了起來,朝齊磊9度鞠躬,“請小齊導員解惑!”
“噴噴噴…"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