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那日本留學生由感而發,給齊磊鞠躬。 就見齊磊一副受用的架勢傲嬌開口,“不用不用,咱們只是在探討一個事實,鞠什么躬呢?“ 掃視眾人,“既然說到這兒,我就得多句嘴了哈,而且是私貨!留學生朋友可以警惕著,選擇性地聽。” 眾人,。… 齊磊,“我知道,你們對中國抱有敵意和擔憂。” “可是,我個人認為,這種擔憂沒有任何價值。。“ “為什么呢?“ “因為歷史上,我們東亞文化圈,就從來不是按照米國人的邏輯生存的。“ 指著韓國留學生,“誠然,你們大部分歷史中,都是中原王朝的附屬國。“ “可是你們回憶回憶,或者回去拿兩國歷史年表對照一下。“ “每一個中原王朝的鼎盛時期,注意,我說的是鼎盛時期!也就是中原最有能力,最能欺負你們半島的時候,除了唐初的幾個對半島的戰爭,還有過其它的戰爭記錄嗎?“ 看向日本留學生,“還有你們!自南北朝開始,日本政治經濟文化高速發展的時期,是不是正好是中原五朝的鼎盛時期?” “所以,中國的崛起,起碼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對你們兩國不但不是危機,反而是機遇!“ 說完這段,齊磊,“好了,扯遠了,私貨哈!聽聽就行,別輕信。 日韓留學生…… 私不私貨的,先放一放,好好回憶了一下,好像…是這么回事兒嗎?是嗎? 老秦,“…“ 真的要瘸了! 你這也太欺負人了吧? 一幫還在上學的單純學生,哪夠你這塊臟石頭忽悠的? 而齊磊,“好了,我們繼續上課。“ “講到哪兒了?“ 有人回答,“二戰之后米國的文化侵略策略,您還沒說。” 好吧,變侵略了。 二成子說的,一點沒磕巴。 而且,日韓的留學生也一點沒反感。 這貨太了解班頭兒了,關鍵時刻得當好捧哏。 齊磊,“二戰之后,米國才開始真正的具有現代思維的文化輸出。" “采取精準投放的方式,進行多維度、高效的文化輸出。” “先說什么是精準投放。” “就是針對特定人群!哪些人群?“ 一指眾人,“就是你們這個年紀的青少年。” 眾人一滯,打起精神,一個字都不肯漏掉,畢竟針對的是自己啊! 齊磊,“尼克松曾經說過:應該通過文化擴張和滲透播下思想的種子,讓這些種子有朝一日結成和平演變的花蕾。“ “說白了,就是教育得從青少年抓起,針對年輕人的文化滲透,才是核心手段。“ “剛剛下臺的那位米國花心大總管也說過,盡量用物質引誘敗壞他們的青年,鼓勵他們蔑視他們原來接受過的思想教育。利用一切資源來破壞他們的傳統價值觀,摧毀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使得青少年向往米國的衣食住行、自由活力。“ “如果能做到這些,那么他們就成功一半了。“ 眾人,“!!! 突然有種不寒而栗的感覺,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就很可怕了。 那個小眼睛的韓國留學生有些急切,“小齊導員,能說說具體手段嗎?” 齊磊一笑,“具體手段,那最具代表性的就是…” 一指身后的黑板,“就是第三條,好萊塢的文化洗腦了。” 女生,“為什么是好萊塢?”皺眉細想,“好萊塢,存在問題嗎? 好吧,這個年代還沒有超級英雄電影,文化洗腦的還不那么明顯,而且也很少有人提出這個議題。 所以,這個女生不理解也說得過去。 對此,齊磊反問道,“我問大家一個問題,年輕人對什么最感興趣?“ 眾人思考之時,齊磊已經給出了答案。 “青少年感興趣的,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文化輸出,什么教學、演講?不是的。“ “更不是政治表演,也不是金錢誘惑。” “青少年感興趣的是電影、書籍、電視、游戲,這些在青少年之中具有很高傳播效率的現代化傳播手段。” “也就是說,針對青少年的文化輸出,就是要把我們這些年輕人的注意力轉向體育表演、情色書刊、 享樂游戲、犯罪電影!等等。“ “而在這諸多維度的文化輸出途徑之中,電影無疑又是信息承載量最大,最直觀的!” 眾人依舊不太理解。 那個女生再次發問,“可是,好萊塢電影中,除了《拯救大兵瑞恩》,我覺得有政治宣傳的嫌疑,其它的…還好吧? 齊磊一聽,暗自搖頭。這個年代的孩子們啊,還是天真。 放在后世,還不知不覺的可是少嘍! 抬頭道,“那是你觀察的不細致!“ 女生,“????” 齊磊,“心理學有一個名詞,叫心理暗示。都聽說過吧?” “而好萊塢電影中的文化暗示,可以說是無孔不入的!“ 只見齊磊再次扔下粉筆,松松垮垮地往講臺上一靠,“我給大伙講個笑話吧!“ “話說,一群好萊塢電影里的角色湊到一塊兒。” “米國人說:該死的,我好像又拯救了世界。“ 眾人,。。… 齊磊,“英國人說:是的,我的朋友,我也幫了忙。” 眾人,。。… 齊磊,“俄羅斯人看到那兩兄弟在相互吹捧,叫嚷著,下次用核彈毀滅世界的角色別讓我演!” 眾人,“我噗!“ 齊磊,“結果,墨西哥人不樂意了。端著槍對俄羅斯人叫器,你特么知足吧,我花式黑幫一萬年!“ “正罵著,伊朗人出現了,鬼鬼崇崇纏著炸藥包。“ “從法國人身邊經過,可是法國人一點都不帶怕的,依舊和一個烏克蘭女調情,說著我愛你,就上去抱過來親。” “最后,中國的餐館老板和印度的程序員也木訥的視而不見。” “大家一起滅亡了。“ “哈哈哈哈哈哈!!”所有人笑趴下了。 不是笑話有多好笑,而是確確實實完美地詮釋了好萊塢電影里各國人的刻板印象。 齊磊一攤手,“所以,地球永遠都是米國人拯救的。” 日韓留學生居然無言以對。 齊磊,“也許你們覺得這有點牽強,那好,咱們再總結一個米式英雄電影的模板吧!” 大伙兒驚訝,這玩意還有模板呢? 齊磊卻是神秘一笑,“咱們總結的這個模板,可不僅僅適用于已經出現的好萊塢電影,也適用于還沒拍出來的好萊塢電影!” 眾人,“。… 這就有點扯淡了。 齊磊,“不信你們聽我分析,看我說的對不對就完了。“ “首先,電影的主角,基本都是刻畫小人物,或者經歷苦難的倒霉鬼成為英雄,然后拯救世界。“ “這種角色,極易引起觀眾的共情,增加帶入感。“ “說白了,平民百姓看著肯定覺得爽。因為大家都是小人物,每個人還都有英雄夢。“ “你比如說,黑客帝國里的尼奧,落魄程序員成了救世主。“ “虎膽龍威里,布魯斯威利斯那個警察。” “獨立日里,離婚的科學家和沒當上太空人的飛行員。“ “前期都是越渺小越好,越慘越好,然后這種人物通過一個契機一下就無敵了。“ “這種反差足以刺激觀眾的荷爾蒙。“ “而能夠刺激你,才是他想要的效果。“ 大伙一琢磨,好像是這么回事兒。大多數好萊塢的動作片、科幻片、英雄片,貌似都是這個套路。之前沒注意。 而齊磊,“別驚訝,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要想達到文化暗示的目的,還差著東西呢?“ 眾人,“什么東西? 齊磊,“為了襯托這個小人物角色,制作方會花費大量的資金和精力,把這個世界渲染的更加悲慘!“ 眾人,。。… 齊磊,“要么給你制造事故,要么給你制造災難,燒錢的地方就來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