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290章 青春沒有滿分-《重生之似水流年》


    第(1/3)頁

    李憨憨懷念那個像孩子王一樣的齊磊,因為那離她很近,仿佛就在昨天,仿佛就在身邊。

    可是,此時此刻的齊磊讓李憨憨感到惶恐,因為那離她很遠,遠到幾乎無法觸及。

    而此時此刻的齊磊顯然沒有意識到李憨憨的感傷,依舊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

    是的,無論是誰,在迎接戰果的那一刻,都或多或少地展現出一些旁若無人的狂傲,享受那份自得。

    況且,戰果還遠不止阿斯麥一個,還有不比阿斯麥小的收獲,那是外人看不到,也無法想到的。

    那就是——中芯國際!!

    齊磊讓沃倫傳話,希望臺積電放棄對中芯國際的專利訴訟,以保障臺積電可以繼續留在EUVLLC。

    這一附加條件看似無關疼癢,貌似只是順手幫助了一家中國企業罷了,和齊磊似乎也沒有什么利益糾葛。

    可實際上,意義非常重大。

    ……

    怎么說呢?

    在后世,很多了解一些中芯國際發展史的人都認為,這家芯片制造企業好像不太爭氣,折騰了二十年也沒折騰出什么浪花。讓人失望。

    可實際上,無論是中芯國際這家公司,還是它的創始人張如京,在技術和學術人脈上的深度,都是可圈可點的。

    雖然造成中芯國際不爭氣的原因有公司自身的問題,以及一些晦澀的因素,但說實話,這些因素并不是關鍵。

    只能說,這家公司命運多舛,有點生不逢時。

    簡單來說,張如京個人的成長路線其實和張衷謀差不多,張衷謀是先在寶島其它的芯片制造企業闖出名聲之后出來單干,創立了臺積電。

    而張如京的起點則是米國的半導體巨頭德州儀器,后來跟隨張衷謀撐起了臺積電的根基。在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之后,也出來創業。

    那時正值世紀之交,內地也開始發展半導體產業,張如京創業思路與內地芯片發展戰略不謀而合,在多方的促成之下,就有了中芯國際。

    早期的中芯國際發展還是很不錯的,工廠建設、工藝整合,兩三年的時間從無到有。

    當世界芯片制造水平剛剛邁進進193納米,并有遲滯趨向的時候,中芯國際的300納米制程工藝已經趨于成熟了。

    雖然還是處于落后地位,但是就一家初創企業來說,已經是非常不錯了,足見張如京個人的能力。

    這么說可能概念還是有點模糊,300納米和193納米看上去差的有點多,可實際上不是那么回事兒。

    芯片制程每一代的推進,大約保持著三分之一左右的差距。

    就比如說,比300納米芯片更先進的下一代產品就是193納米,再下一代就是130納米,然后90納米、65納米,以此類推。

    所以,300納米和193納米在這個年代,就相當去后代最尖端的7納米芯片和5納米芯片的差距。

    而大家都盯著,并且削尖腦袋在研發的浸潤式光刻技術,則是把芯片制程再向前推進一步的關鍵。也就是下一代的130納米,大概想當于后世炒的火熱的2納米芯片。

    中芯國際在當下,雖然還落后于世界頂尖水平,可也只有一代的代差。

    而且,從300納米到193納米的技術突破,也遠沒有后世14納米、10納米、7納米那么難。

    再加上,張如京本人在行業內的經驗非常豐富,曾經任職于德州儀器、臺積電等等一線大廠,主持建造了近二十座晶圓工廠。

    同時,他的老師,同學,朋友在全球的半導體學術、產業界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所以,中芯國際的潛力非常大。

    在當時的大環境來看,中芯國際是最有希望引領中國芯片制造業,并且與世界先進制造水平保持同步的企業。

    壞就壞在張如京太出名,對競爭對手構成了威脅。而且他帶到國內的技術、建廠經驗確實有想當一部分來自臺積電,被人家抓住了小辮子,專利官司就沒斷過。

    再加上,你還是一家中國企業,技術封鎖,設備禁運是常態。

    于是,中芯國際始終沒發展起來。

    總之,中芯國際的癥結,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和臺積電的專利官司。

    之前,齊磊打算在芯片制造這個領域布局,提前做準備,就曾經考慮過國內的芯片制造廠家。

    那時候齊磊都想過,中芯國際麻煩纏身指望不上,BYD又還沒開始進入芯片制造,所以只能他自己想辦法,硬著頭皮要自己干。

    沒辦法啊,從最開始的底層指令集到設計,從原材料到制造,本來齊磊走的就是一條絕戶路,根本就沒有相信西方供應鏈的選項。

    且在國內半導體產業不完善、很落后的情況下,他也沒有任何一個幫手可以依靠。

    所以只能靠自己,盡量把握關鍵節點,也只有這樣,真出現后世全面封鎖的局面,才能不被人卡死。

    現在好了,老天爺把浸潤式興刻技術的秘密送到了齊磊嘴邊,一個局做下來,得到阿斯麥的同時,正好可以借機幫中芯國際解困。

    對齊磊來說,這是幫了自家人,也幫了自己的好事兒。

    起碼,中芯國際值得期待一下。

    起碼,三石可以不在制造上投入人力財力,或者說少投入,慢投入。

    他很缺錢,能少花就少花,能不花就不花。

    在半導體這個龐大的工業系統之中,三石不可能所有環節都要親力親為。

    即便他是一個重生者,也顯得勢單力薄。

    再說一句略顯悲壯的話:齊磊真的太需要幫手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