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驚喜還是驚嚇-《重生之似水流年》
第(2/3)頁
鮑爾森皺眉,“你真的不打算插手嗎?”
齊磊搖頭,“他們有他們的想法,即便是兄弟,親人,也要保留一點神秘感。”
“好吧!”鮑爾森依舊不看好。
在他眼里,吳寧這一手玩的半生不熟,哪哪都沒做到位,甚至從一開始選股就出了問題。
怎么說呢?這不僅僅是網易規模太小,沒什么油水的問題。
事實上,規模小也有大賺一筆的機會。在紐約,什么奇跡都可能發生,今天垃圾股,明天一個利好翻一百倍,甚至一千倍都比比皆是。
可為什么還是沒人去操作這種小股票呢?因為規模小,目標就大,你的任何操作都會十分明顯。
你投微軟,投企鵝,幾億股,幾十億股的規模,交易頻繁,你在里面做點文章,持倉幾千萬、上億股都不顯山不露水,沒人盯著你。
可是這種小股,幾十萬股、百萬股的交易都可能被發現異常,操作起來很難很難的。
搖著頭,“齊,我承認這小子很有潛力。但是,他還太年輕,比你差遠了。”
齊磊不說話,“那就看看差在哪?”
接下來,當股價開始到達0.24米元的預定目標,吳寧終于開始行動了。
大范圍買入,甚至把股價拉升到0.3到0.4米元之間,希望股民看到股價松動,及時止損的可能。
“蠢貨!”鮑爾森氣的罵娘。
吳寧畢竟是他教出來的,怎么能干出這么愚蠢的事來?
當著齊磊的面,給吳寧打電話,“蠢貨!快停止你的自以為是,你在加快網易的死亡!”
對面吳寧,“鮑大爺,不是說好的嗎?我的事兒你別管。”
“你!!”
這小子不聽。
把鮑爾森氣的,對齊磊抱怨,“這絕對不是我教他的!”
吳寧看似抓住機會吃進,可實際上他在自尋死路。
還是那句話,規模太小,所以這個操作太刻意了,紐交所馬上會反應過來。
輕則對網易和吳寧進行警告,重則直接停牌。因為擾亂市場,刻意拉升股價的痕跡太明顯了。
可惜,鮑爾森提醒的晚了。
只過了兩天,紐交所就開出了最嚴厲的罰單,之前網易不是被警告了嗎?網易股票直接跳過二十個交易日的停牌公示期,停牌了。并且進入三十個交易日的退市整理期。
鮑爾森無語了,“我收回對他的評價,這就是個固執的蠢貨!”
一點沒客氣。
至于丁雷,人都傻了,“操!!又停牌了?”
直到半個月之后,鮑爾森才反應過來,“多少?”
這個時候,齊磊已經回中國了。
在與齊磊通電話的時候,他得到一個驚人的數字,吳寧利用退市整理期的規則允許,已經通過私下交易,又吃進了2600萬股。
加上他原來的500萬股,現在的持股數量已經到了3100萬。
鮑爾森,“……”
憋了半天,“所以…所以他的目的就是把網易拖入退市整理期!?”
紐交所的規則就是,進入退市整理期的股票可以私下賣出。
吳寧正是利用這個規則,避免了小規模發行的股票的“太顯眼”。
“這個瘋子!”鮑爾森咒罵著,從業一輩子,他就沒見過誰這么干的。
而且,鮑爾森就不明白了,“他怎么敢這么干!?萬一網易不能重回紐股呢?他們的業績很差。”
而齊磊的回答是,“你應該看看今天中國這邊的互聯網新聞。”
鮑爾森不解,隨手點開中國版博客網,就見熱搜第一名是:
《魔獸來了!——網易擊敗第九城、三石游戲等一眾強敵,拿下魔獸世界內地代理權。》
做為暴雪娛樂的王牌IP,魔獸爭霸的網絡游戲版本,去年暴雪一宣布《魔獸世界》的開發計劃,就引起了玩家的廣泛關注。(比原本時空早一年)
落網易手里了?
鮑爾森更加疑惑,“如果我沒記錯,暴雪不是和唐奕合作的很好嗎?甚至《魔獸世界》也是你建議他們提前開發的。你就這么送給網易了?”
對面齊磊,“誒!可別這么說,唐奕只是《魔獸世界》的開發投資人,并沒有說必須承擔運營啊?”
“再說,如果《魔獸世界》由三石游戲運營,也違背了東街17號的經意理念。”
東街17號的理念就是:凈化中國游戲市場環境,提供公平開放的平臺。
東街17號就是為了防止壟斷的,主要發起人之一的三石當然也不會搞壟斷。
事實上,《魔獸世界》唐奕就沒打算搶過來運營,所以他才選擇投資。屬于和暴雪聯合開發,分攤風險。
鮑爾森,“……”
還是不理解,“即便你不參與,你怎么知道網易會從第九城手里搶到代理權?”
齊磊,“因為丁雷已經走投無路了。”
前世,《魔獸世界》的代理屬于第九城市,而不是網易,這其中是有內在邏輯的。
主要原因還在于,網易的《大話西游》12,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他們對代理魔獸的意愿不是太強烈。而暴雪也要考慮,擁有《大話》的網易會不會把優勢資源投入到魔獸上來。
而反觀第九城市,正因為他的實力沒有網易強,也沒有上面的顧慮,他才會孤注一擲的押寶魔獸,開出更高的價碼。
而在這個時空,情況正好反過來了。
沒有大話的桎梏,而且正在經歷一連串磨難的丁雷,更需要一個強IP來翻盤。尤其是退市風波一起,丁雷必須賭一把。
所以,丁雷的價碼是無底限的,一定比第九城市更誘人。
而事實上,丁雷真的是這么做的,他去米國辦了兩件事:
一個是股價,一個就是魔獸代理。
股價癌癥之后,那就必須拿下魔獸代理,否則網易就沒了。
“好吧!”鮑爾森暗自咂舌,吳寧真的就是個瘋子。
正如齊磊所說,看似在做這件事,其實是在謀劃另一件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