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贏家-《重生之似水流年》
第(3/3)頁
“我愛米國,我愛偉大的自由與強大!”
“……”
“……”
“……”
“……”
那燦爛的笑容和震撼的口號,成為了時代周刊最經典的封面之一。
……
18號下午,三石北美總部。
上午還是陽光明媚,下午又是陰雨連綿,這就是西雅圖。
齊磊和鮑爾森并肩站在落地窗前,欣賞著雨中西雅圖的嫵媚。
鮑爾森其實很不喜歡這樣的小情調,人老了,比較務實。可是,貌似齊磊很喜歡,難得陪陪他。
“明天就回中國嗎?我想你應該多留幾天,很多人想見你。”
齊磊搖了搖頭,“我想回家了!”
隨之訕笑,“大家都賺到了錢,都成了這場危機的受益者,那見與不見又有什么區別呢?”
“哦!”鮑爾森無語,“你才是最大的贏家好嗎?不,你們中國才是最大的贏家!”
鮑爾森沒有夸張,在這場不亞于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經濟大蕭條的金融末日中,很多人借機賺的盆滿缽滿。
就拿鮑爾森來說吧,他的個人財富從一百多億米元,短短半年時間已經來到了七百多億米元,德盛也是受益良多。
但是明眼人都知道,這次真正的贏家是三石公司和中國資本。
首先,在齊磊被羈押的這大半年中,三石公司在吳寧和徐倩的帶領下,僅用一千億米元就收購了破產的英特爾和德州儀器,完成了覆蓋整個芯片數字處理器領域的布局。
只用了兩百億米元接手了多家歐洲和北美資源公司在非洲、南美和歐洲的鋰礦開發權,成為了全球最大的鋰礦供應商,掌握了全球電池產業的原材料命脈。
而這還只是一小部分,在中國ZF帶領下的中國資本,從國有到私營,借機開啟買買買模式,在多個尖端行業或完成了技術換代,或干脆形成壟斷之勢。
他們比米國人賺的還要多,還要瘋狂。
那么問題來了,中國沒有受到危機的影響嗎?一直視中國為威脅的美國政客、資本就不會阻止嗎?
這就要說到中國人借這場危機完成的另外兩項偉大壯舉了。
首先,不得不說,米國還是米國,這場媲美大蕭條時代的災難還不足以打垮米國,米元霸權依舊存在。這使得米國已經可以用金融手段向全世界轉嫁危機,均攤損失。
之前說過,每一個米國經濟困境都是一次割全球韭菜的過程,米聯儲會通過加息等一系列手段讓全世界的錢重新回到米國,抵消通脹等經濟災害。
這次也不例外,歐洲、東亞、南美依舊是米國人的韭菜園。
唯獨中國,不但沒有被割,反而逆勢增長了。
這一點和齊磊的前世一樣,中國利用基建、股市、樓市,鎖定資本,防止資本留洋帶來的經濟衰退。
后果就是股市從此進入低迷期,而剛剛受到管控有所制約的樓市卻如脫韁野馬般遺害不淺。
可是這一次……
首先是半導體產業起到了龍頭作用,以三石、京東方、中芯國際、比亞迪、TCL、光宇為代表的大廠挑起了大梁。
然后,微軟、蘋果、摩托羅拉等手機電子企業正全面向中國轉移帶來的慣性。
其次,服裝、農糧企業、高端農產品出口的大勢未消。
在諸多利好的作用下,不但沒有出現資金外流的災難,反而因為提前準備等因素,導致引資政策的即時出臺,對利好行業的加大投入等原因,導致大批本來回流米國的資金再一次選擇了中國避險。
還記得一年前齊磊回國,常老太太第一時間找他去干什么嗎?就是為了這場由他而起的危機布局。
……
,
【月票投幣口】
【推薦票投幣口】
其實凌晨就應該更的,只是遲遲不敢動筆,把最后一段推演了無數遍,哪里要填坑,哪里有留白。
突然發現,不盡興。
總之,不管怎么說,繼續碼字吧,爭取今天寫完。
流年…大結局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