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一章 陪都-《大明第一臣》
第(3/3)頁
但是他又沒有什么好辦法。
所有的衙門,都不是以經濟效益為考評依據,體現一個衙門的價值,最好的辦法就是爭取更多的預算,擁有更多的雇員……
“主公,要設置官吏,臣以為就暫時設立三位通政使就是了。”
通政使也是老朱早早設立的,主要的作用就是執掌奏疏,傳遞消息,朱元章很擔心下面官吏會欺瞞他。
但是在朝堂運作的時候,由于老朱的勤奮,加上張希孟的存在,并沒有誰真的敢在大事情上隱瞞老朱。
他們只是把所有信息都送給老朱,只要他發現不了,就湖弄過關了……因此在相當長時間里,通政使都是個閑的摳腳的存在。
不過要設立陪都,安排三位通政使,總攬三處政務,匯總起來,及時上奏朝廷,也就夠了。
總不能按照中書諸部的格局,弄出來四套人馬,那樣一來,大明的官吏數量就爆表了。
朱元章思索了片刻,點頭道:“這樣安排不錯,但是要加上一條,天子要不定期到各處巡游,尤其是陪都,要坐鎮處理政務,了解民情。國家這么大,不能只有一個應天!”
說完之后,老朱又意味深長說了一句,“應天太繁榮了,容易讓人忘了,這天下還有窮苦人!”
張希孟和老朱商議妥當,消息傳到了應天,接到書信的朱標,直接叫來了群臣,這一次別推脫了,父皇和太師都決定了,你們還想怎么樣?
而且這一次還是升格三個陪都,又只是安排通政使,你們還有什么意見嗎?
孫炎思量少許,就立刻道:“殿下,此議極好,臣以為,能不能在陪都增設三處倉場,作為國庫的分庫,總算四方財稅,避免轉運之苦。”
朱標點頭,“這是好事,應該可行!”他又問道:“除了增設倉場,還有別的意見嗎?”
這時候羅復仁站了出來,“殿下,臣以為還要增加大明銀行分行,金融貨幣,最重要的就是方便,設立三處分行,能提供便利,方便商賈往來?!?
朱標又是點頭,這也是理所當然的。
只是這件事之后,錢唐提議增加西安和昆明的學堂數量,要大力興學。
另外還有人提議,要安排大理寺分寺,負責刑名。
果然如張希孟預料的那樣,即便光是設立一個通政使,這幫人也能塞進來一大幫人,而且還都是理由充分。
官僚體系的膨脹,幾乎是無解的問題。
好在他們現在的提議還都是利國利民的,朱標在酌量之后,也都點頭了。
現在就剩下一件事,朱英能不能愿意放棄云南?。?
那可是他的老巢,經營了這么多年,舍得放棄嗎?得到消息的朱英,簡直高興壞了,還有這等好事?
他連夜就收拾好了行囊,迫不及待動身回應天,云南再好,也不是他的家……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