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天水先生微笑說道:“或許你應該去試著跟他們搶一搶呢?” 眾水之鄉(xiāng)沉默了片刻。 紅龍完整摘下了腰間的長刀,將其插入水波鏡面之中。 “老師。” 他輕輕說道:“我只想成為‘捧冠者’,只想成為下一個您。” 這一聲“老師”,從未在任何人面前喊出來過。 源之塔的歷代神使,都只會尊稱天水“先生”。 誰都不知道。 天水先生,收下了這么一位弟子。 “千萬人都想登頂神座。” 天水沉悶地咳嗽了一聲,然后笑著問道:“你既有能力登頂,何必要做那被眾光遮掩的‘捧冠者’……沒人會記住捧冠者……” “我會記住,這就足夠了。” 紅龍緩緩來到了老師面前。 他也坐了下來,將長刀橫膝,紅龍低下頭,不忍去看那個在眾人離去,便不再筆挺年輕的身影。 他聲音低沉地說道:“您應該清楚,我為什么想當捧冠者。” 低頭不愿看,但終究還是看到了……鏡面將“蒼老”的天水先生,完整倒映了出來,沒有人能夠抵抗衰老,就連神座都不行,凡俗憑什么能做到? 天水陪伴天空神座的時間,已經(jīng)足夠久了。 剩下的一半路程。 王座之旁,需要一個新的“捧冠者”。 “咳咳咳。” 天水先生在劇烈咳嗽之中,擠出了一抹笑意:“若我死后,真有你誠心實意作為‘衣缽’,接過‘捧冠者’的位子,我這一生,倒也算是了然無憾了。” 紅龍只是靜默。 “桑洲窟里的‘超凡覺醒’,已經(jīng)完成了90%……” 天水伸出了一枚手掌,用力按在了這位弟子的肩頭之上。 “你需要把【深海】最后的鏈接覆蓋,確保整片區(qū)域,所有生靈,都完成‘覺醒”他沉聲說道:“這是計劃中最重要的一步。” “好。” 紅龍頷首應下。 緊接著,他困惑喃喃道:“可是桑洲窟的‘超凡覺醒’……和‘酒之火種’的擇主有什么關系?” “這些年來神座大人最大的遺憾,是沒有利用好‘酒之火種’” 天水壓低聲音,輕輕感慨:“這枚火種的力量,如果利用得當,可以締造出不亞于‘光明教會’的龐然大物。” 酒之火種,精神感召之力最強的火種! 只可惜上一位主人,在“成神”之后,沒有好好利用火種之力,又因為窺視“顧長志”的緣故,被嚇出了心魘,直至死去,都沒有太大的作為……不過就算這樣,在執(zhí)掌火種的年間,狄玖還是完成了一個不小的成就:他的麾下使徒眾多,不僅幫上城完成了許多臟活累活,而且把整座中洲的“光明教會”,以及“風暴教會”都清除地干干凈凈! 這兩大教會,在北洲東洲都有所扎根。 可唯獨在中洲,幾乎看不到影子。 “一直以來,神座都需要從‘現(xiàn)成者’身上進行挑選。” “火種之夢,深海試煉,在行走到‘火種’面前,有資格嘗試將其握住之時,超凡者已經(jīng)不那么純粹了。”天水聲音沙啞,“可如果有一個‘天選之人’,在剛剛初生之時,就覺醒了‘超凡’,而且提前獲得了‘火種’的認可……” 紅龍瞳孔勐然收縮。 他意識到了老師所說的話,究竟意味著什么了…… 這或許就是上城拼命推動“覺醒法案”的緣故,在絕對的數(shù)量面前,再小的概率,也有機會出現(xiàn),而一旦出現(xiàn)那么一位“天選之人”。, “如果覺醒數(shù)量足夠多,便是‘火種’去選擇超凡者,而不是超凡者選擇‘火種;一旦完成融合,所能爆發(fā)出的力量……” 天水先生的聲音戛然而止。 許久之后,他問道:“現(xiàn)在你懂了么?” 紅龍深吸一口氣。 這就是老師先前所說的,桑洲窟會出現(xiàn)“酒之火種”新主的真正含義……這些年上城之所以沒有對四神使降下神諭,讓其嘗試與“火種之夢”相融,便是因為,天水早就盯上了“桑洲窟”。 而這一次,源之塔所追求的,是“酒之火種”的極致。 “他們……是最后的備選,如果沒有找到‘合適人選’,便只能從他們之中,找下一個‘狄玖’了。” 天水笑了笑。 他沒有說后半句,但紅龍知道。 如果找到了。 那么神使·要么成為使徒,要么成為棄子。 總而言之,在“酒之火種”的計劃之中,他們不重要,從來就不重要。 “你和他們不一樣,你比他們天資都要更高,卻立志成為‘捧冠者’” “只要不想當棋手,那么你永遠是最有用的那枚棋子。” 天水先生拍了拍弟子肩膀。 他眼神滿是愛惜,柔聲說道:“這次桑洲窟……還有一個任務交給你,記住這個人的檔案。” 一副精神影像,傳入紅龍腦海之中。 那是一個清瘦的白衣青年。 一番交代。 天水笑著說道:“小心點·這是東洲的S級。” 紅龍默默將這張面孔記下。 他站起身子,沒有回頭,就此離開。 這一次。 眾水之鄉(xiāng)真正恢復了寧靜,星辰黯淡,水波不興。 天水不再盤坐,而是緩緩向后躺下。 他隔著面具看著上方。 源之塔最頂層。 云霧繚繞,紅袍神座閑敲棋子落燈花,他的對面有云霧堆砌而成的,沒有實體的行棋者,雖然虛無縹緲,但一招一式卻無比精準。 百無聊賴之際。 紅袍神座瞥了眼身旁覆滿霧氣的鏡面……無數(shù)鏡面,懸浮在源之塔頂端的霧氣之中。 而其中一面鏡子,所倒映的,正是“眾水之鄉(xiāng)”。 捧冠者與神座,隔著無數(shù)幻夢,彼此對視。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