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演講-《我的1979》
第(2/3)頁
但是誰又能保證你碰到的不是個敗類呢?
李和心里雖然有點民族主義的傾向,但在理性也必須承認,這是中國特色的外國智力引進史,中國要想進步,要發展,就必須向西方靠攏。
說起來,八十年代幾乎是全民進行知識重構的時候,突然允許和海外的親戚聯系了,有翻譯了,進來了這個理論,那個理論,這個那個知識。
這也造成很多人變化非常快。
嗯,這算是八十年代的一個特點吧。
李和這一次不想去聽演講,可架不住班主任輔導員章舒聲那冷颼颼的眼神,好像再說,敢不去你試試。
大禮堂里,兩千人座位坐得滿滿的,坐位已經沒了,走廊通道都擠滿了人,不光是理科的來了,文科的也是來了不少。
首先是市委的陪同領導,在臺上做了發言,依次就是校領導。
最終主角出場,主角是一位“正宗”的美國教授頭發黃、眼睛藍、下巴尖、皮膚白、汗毛長
“校長先生,同學們,老師們,女士們,先生們我感謝校長的邀請,使我有機會來到久負盛名的京城大學訪問。能夠與青年朋友們聚集一堂,共同討論人類如何在新世紀里迎接挑戰、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我感到十分高興..........“
..................
“這一個月,我們曾兩次參觀織錦廠,織錦一向有名,因為出口需要大,現正在擴建廠房,生產過程很近代化,是用卡片打孔的方法,指導機器織成各種花紋的錦緞,這種方法,五十年前便已采用,是和用電子計算機,卡片打孔的方法,指導機器操作的理論一樣。去華清大學,我們參觀了學校辦的工廠,可以生產電子計算機用的“集成線路”原件,和精密的電子測驗儀器。”
李和聽得清楚,使用的是b,而且故意停頓,咬字很重,沒有使用prsn。
“雖然中國最近幾年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我們也看到了可喜的變化,但是以中國的經濟結構優勢,很難完成工業化的超越。“
“在我所在的汽車領域,經歷過很大一波的革命,而在科研領域開發一件新設備的難度比表面上難了不止萬倍,且不能出現絲毫的差錯。比如一個汽車引擎,僅資料圖就重達十多噸,上萬頁,涉及幾十個科技領域,幾百種產業配件,幾千種技術細節,需要幾萬個硬件和極其復雜的軟件配套系統,并且汽車一旦上路,每一個硬件和軟件都必須正常工作,零b,否則就可能出現重大事故...............”
“比較優勢是通過公平交易可以使雙方獲益,中國完全不具備工業化的條件,但是中國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和農業資源,在饑荒臨界點時農產品的可替代性實際上是遠高于工業品的。中國這樣的大國這樣的人口基數,先進技術是不能靠引進的”
“歐美工業發達,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重復建設,產品同質,惡性競爭,但是國際市場需求很快就一個接一個趨于飽和,由此導致產能嚴重過剩。中國的基礎原材料、紡織服裝鞋帽、家用電器甚至所謂新興行業,產能落后,效率低下,根本無法在國際市場跟同類產品競爭,最終會形成資源浪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