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合作-《我的1979》
第(3/3)頁
在組織貨源上,必須強調內銷服從外銷,寧可自己節約一點,少吃一點,少用一點,也要保證優先完成出口任務。
這個時候能夠創匯的產品基本都是農業品,手工藝品,瓷器,礦產,產品單一的令人發指。
有一個神奇的制度,人民幣兌美元一直多個匯率一個是由官方主導的現匯牌價一個是官方公布的現金牌價還有一個是民間流行的被稱為黑市交易價。
國家針對創匯企業又有大量補貼,虧損不怕,只要你能創匯就行。
于德華愣了愣,突然激動的道,“這真是天才想法,肯定行,一定行。你不知道,我去深圳,去東莞,有多少市委領導,國企領導,拉著我說出口的事情,哎呦,這太好了。”
“所以你只要從香港進口布料、輔料,用內地的廠子,機器設備。貼上你自己的牌子”
“關鍵內地的工人便宜啊,一個香港工人一個月的工資就抵得上內地十個工人,在國際市場根本不怕價格競爭啊”于德華越想越是激動,又問道,“那你想怎么合作,進口面料主要是晴綸和滌棉,也算便宜。可要出口,要生產組織一個貨柜的衣服,也要買20萬的布料錢,算下折扣也省不了幾個錢。你手里的人民幣可是沒用的啊”
“你要單獨干?”
于德華連忙擺手,他雖然見錢眼開,可不是短視的人,也許后面還需要李和的想法,因此急忙說道,“我東拼西借勉強也能湊個二十萬。可是不能我一個人出錢吧?雖然你這個想法很好。可不好算股份吧。”
李和把堂屋的一個帶鎖柜子打開,從里面拿出一個盒子,盒子里面咣當響。
等李和把盒子打開,于德華眼睛都直了,“這是冰種翡翠!”
于德華震驚了,盒子里有八塊玉石,有幾樣自己是認識的,油青種翡翠、冰種翡翠、和田玉是絕對不會認錯的。有這些東西還辛苦開什么廠子啊,做什么出口啊,賣了一輩子吃喝不愁了。
李和心想,老子玻璃種還沒拿出來呢
七八十年代港臺正是港臺地區以及東南亞經濟騰飛的時候,臺灣地區一度是世界第十大經濟體,香港也迅速發展成為一座舉世矚目的國際化大都會。
在此經濟繁榮下翡翠玉石自然也成了港臺東南亞地區富人最喜愛的收藏品,價格飆升千倍。
。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