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皮條客-《我的1979》
第(2/3)頁
就是英法等國在利益上都不一定和美國的利益保持一致,何況他國。比如,中國就第一個站起來表示不服,老子剛嘗到了甜頭,想讓我罷手,門都沒有!
莫斯科可謂是亂象紛呈,各國勢力在此角逐,陷入“你吃不掉我,我也吃不掉你”的局面,這些勢力背后還有幾個大國和“土豪國”的力量,關系盤根錯節,局面頗為混亂。
土豪國的石油雖然目前賣不上什么價,可是也是不差錢的。
李和作為一個個體來說,他的膽量一直很小,也有自知之明,撈的都是些小魚小蝦。
但是他卻鼓動劉保用和袁明等人捕撈大鯊魚、鯨魚,國家機器一開動,再大的問題也是小問題。
因此到訪莫斯科的中國代表團,也是一波接著一波。他幾次看到劉保用等人在偷笑,想著也是戰果豐碩,只是不該他問的,他很少問罷了。
在重大利益面前,中國倒爺們在蘇聯奮更加的不顧身,他們很多人都沒有李和那么的顧忌,他們敢掙敢搶,也什么都敢做。
中國人勤勞歸勤勞,可是狡詐起來,自己都怕。
他們慢慢跟著日苯人、美國人也學會了玩合資的把戲,一點點的錢的投入,就可以掏空一個廠子的核心資產,掏完之后,拍拍屁股走人。
盡管蘇聯境內遍布著四五千家合資廠,但實際開工生產和營業的不足一百家。
中國人來的越多,李和越是高興,他希望中國人能在蘇聯學到這些合資的經驗和門道,因為九十年以后,西方人又把這套把戲在中國又重新運用了一遍。
西方企業入股中國企業后,基本采取“合同設下陷阱——合資——虧損——增資——改造董事會——迫使中方讓權或退出——控股”的一系列眼花繚亂的操作手段,硬生生的獲得對原合資公司的絕對控股權,然后冷落或萎縮中方原先的品牌,從而要么將中國市場按照它的意愿重新洗牌,獲得利益最大化,要么獲得核心資產后抽身走人。
李和名聲在外,來找他借錢的人也越來越多了,他很好說話,只要看人差不多,基本都借,倒是博了一個仁義的名聲。
這是好是壞?
這不一個拉皮條的家伙都來找他借錢。
“李老板,你不要小瞧了這個生意,真的是大生意,咱們一起合伙吧。”
一個臉面黝黑,看著一臉憨厚的家伙找他要合伙做生意。
“兄弟,你這是做上癮了啊?”李和可沒有被這家伙表面的忠厚老實給蒙蔽。
這家伙叫陳有利,不久前還是中國勞務出口到蘇聯種地的一個農民。
勞務出口,即向國外提供勞動力或服務,謀取外匯收益。
勞務輸出在我國是項新興事業,陳有利算趕著了機會,來到了蘇聯,曾經最大的夢想就是在蘇聯種一輩子地,可是大概這里的中國人都賺錢了,讓他大受刺激,干脆擅自脫離隊伍,地也不種了,出來做了皮條客。
他仗著不錯的俄語口語,手里拉了一大票生活難以為繼的蘇聯姑娘,專門介紹給來到這里準備開洋葷的中國人,別說,他的生意還真不錯。
在莫斯科,這不算犯罪,更讓他有恃無恐。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