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0、謙虛-《我的1979》
第(1/3)頁
不管是付霞,還是李愛軍,甚至平松,最近三年得到了突飛猛進的進展,但隨著規模的擴大,相互間整合在一起的成功率也在降低。
整合中蘊含著哪些機會和潛在風險,又呈現出怎樣的新趨勢?
李和自己都不明白,究竟是否到達需要整合資源的階段,該如何開展整合行為?
但是有一點李和很清楚,由于每個人在市場上的成熟成熟程度和中國經濟本身的增長,每家廠子已經到了有一定量的階段。
在這個階段,李和還沒有很大的決心去做產業整合并購,他認為中國傳統行業產業結構的調整還需要一段時間,目前的產業結構呈現出小散亂弱的格局。
李和很清楚,要不了幾年,因為市場規模很誘人,產業前景很看好,結果,大量的商人一齊涌入那些新興大產業,從鋼鐵到化工到石油到金屬到汽車,各行各業大家都來搞,雨后春筍一樣地冒出成批的廠商,低水平、低起點重復建設,廠商林立。
只要是低水平、低起點重復建設,那么就一定會出現廠商林立、惡性競爭的局面,結果就是大家都打價格戰,打到市場秩序混亂,往往導致全行業虧損或者是微利,產業整體失效。
行業內的廠商生存維艱,一籌莫展。這是100多年前美國摩根時代的產業特點。這個階段中國是必須經歷的,描述美國那個時代產業特點的語匯,可以用來描述往后幾年的中國產業狀況。
比如說,重復建設、廠商林立、惡性競爭、價格戰不息、市場秩序混亂等等。但是他又不得不整合,因為再不整合,馬上會面臨的轉型的瓶頸更加急迫,最早碰到天花板,平松他們完全有可能拖他大方向的后腿。
中國的整體行業發展是不均衡的,有些行業的產業集中度非常高,行業處于產能過剩階段。
對于新經濟行業,龍頭企業還沒有誕生,或者誕生的龍頭企業并沒有超出其他企業的非常優秀的運營效率和商業模式,李和手里資本正在積極觀察其中產業整合的機會。
從1990年至今,中國的產業并購整合一直在發生,只不過這兩年以后更加高頻,未來幾年應該都是并購整合的高頻階段。
總之,中國產業資本的不均衡,恰恰是李和目前的投資機會。
他早就開始了全面切入控股型投資,目前控股型投資了很多家企業。新興領域的企業很多剛剛出來,其實現在有很多并購整合的機會存在于傳統行業。
有的是同行業的橫向并購,有的是產業鏈的縱向擴張。
他最大的希望,是通過并購整合,塑造一兩家的領軍企業。資源會越來越集中。
房地產、金融、材料、能源等,都是兼并整合重組的重要領域。
所以現在對李和來說,整合策略既可以作為他的退出手段,給他們獨立自主的機會,畢竟他們跟了他這些年,他應該給他們自己一片天地。當然,也可以作為繼續合作擴大主業和相應產業的一種方式,還可以作為當某個行業進入平臺期后,進一步價值整合的方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