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1、回鄉-《我的1979》
第(1/3)頁
看著一張張稚嫩的甚至顯得故作老成的臉,果然如那個宋經理所說,女孩子居多,李和心里不由地涌出一股股酸澀的滋味。這下面可是站著1690多人啊!
她們是一個微不足道的細胞,無數個這樣的細胞組成了一個鮮活的的國家。
這一代的人的辛勞,不敢說空前,但肯定是絕后。
然而度過黃金期,車衣女工群體漸漸被人遺忘。本來十分蓬勃的產業經濟在短時期內萎縮,而曾經參與其中的人,很快就會被遺忘,或視為‘過時’。
車間工作環境差,不要緊,因為可以生存;食堂飯菜味道差,也不要緊,因為可以給父母寄錢;住宿條件差不要緊,因為可以供更小的弟弟妹妹上學;受委屈挨罵,不要緊,因為可以看到一點希望的光芒。熬夜加班更不是問題,因為可以賺錢。
她們對忍辱負重的生活充滿了希望。
有一句俗話叫做“大河無水小河干”。
這句話形象地告訴大家一個真理,個人或小集體這條“小河”無論多么強,離開了整個國家這條“大河”是不可能有所作為的;只有國家這條“大河”保持濤濤不絕巨流永不干涸,個人和集體這條“小河”才能夠長期保持強大的生命力和發展潛力。
如果這個國家,如盛世般強大,他們完全可以快樂的,無憂無慮的呆在學校,而不是為了生存,在這里煎熬。
沉默,是疲憊生活的常態,本該愛玩愛扎堆兒的孩子們只能在這日以繼夜的勞動,過早地在成人世界的驚濤駭浪中拉扯起自己并不結實的風帆
李和聽過一句話,“一個國家的發展有時也如同企業一般,需要經歷資本的原始積累階段,在這個階段,往往伴隨著對環境的掠奪,對資源的掠奪,甚至是對人的掠奪?!?
這句話他聽著輕松,但是讓他面對,他又覺得過于殘忍。
國家和個人的貧窮才是原罪。
“李先生,你要不要說兩句?”宋經理對著李和小心翼翼。
會議室的大桌子也被搬了出來,上面鋪著大紅色的臺布,十分的喜慶。
李和站起身,對著話筒一個勁的喊,“喂喂喂?!?
場下的工人都靜靜地看著他。
李和道,“大家好,我姓李。這里簡單說幾句,主要是廠子里新推出的一項助學政策?!?
他沒有去學過多的廢話,直接把自己的想法推出來。
而廠子里的一桿十幾個領導,一臉迷糊,什么時候有助學政策了?
他們齊刷刷的看向宋經理,宋經理堅定的搖頭,表示不知道。
他們只聽到李和道,“大家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到這里上班,可能也有不少后悔來上班的,希望繼續回鄉讀書的。廠子里的初步政策是這樣的,凡是年齡不到16周歲的,一律可以申請廠子里提供的助學資金,能讀到初中,廠子供到初中,能讀到高中,廠子里供到高中,甚至大學。只看你們自己的能耐。”
臺下的廠工沒有反應,好像在聽著一件跟他們并沒有多大關系的事情。
她們絕對不會相信廠子會這么好心!
這是變法子要開除人呢!
送回鄉,還能有來的機會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