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3、歲月-《我的1979》
第(1/3)頁
接下來幾天,李和讓萬良友到金鹿集團拿了一份廠企名單,在深圳的五家廠子,他都一一去看了。看的越多,心里越累,最后統(tǒng)共只有三條要求,第一是保證住宿和伙食條件,執(zhí)行嚴苛的衛(wèi)生條件,第二就是保證有加班工資發(fā),第三條,滿兩年的女工生育,可以休息兩個月。
誰做不到,誰滾蛋!
認真的來說,他的廠子起碼一直是有加班工資發(fā)的,在深圳已經算是非常講良心的企業(yè),很多作坊和廠子根本不講什么規(guī)矩,工人一天拼命干上十幾個小時,一個月連二百塊不到,甚至有的只能拿到幾十塊!
更絕的是,還有許多廠子是收押金的,跑業(yè)務要交更多,這押金什么個意思嘛。到年底就拖欠工資!想著法子盤剝人!
李和管不了別人怎么樣,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便是他真實的想法。他只能盡力的做好自己。他重生一次,總不是為了剝削工人的吧?
何況,他上一輩子開廠子都沒干過這種事!
當然,他能做的也就這么多,做企業(yè)做工廠都有市場的規(guī)則,對勞動力資源的過分榨取是勞動密集型產業(yè)的通病。什么改變傳統(tǒng)粗放模式,什么利用先進機械提升生產效率、縮短生產周期,什么加強服務品質,都是空話廢話。
只是因為勞動密集型產業(yè)門檻低、賺錢快,大大小小的加工廠才遍地開花,一派繁榮景象。
從某一方面來說,如果拋開某些陰暗的角落,李和是欣賞這種繁榮的。
所以李和不再要求更多,要不然這種勞動力密集型企業(yè),只有關門的命。而且事實上,中國只有依靠這種具有比較優(yōu)勢的勞動密集型行業(yè),才有“走出去”的可能。
要打價格戰(zhàn)嘛,誰怕誰哦!
然后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帶動全產業(yè)鏈上、下游的中小企業(yè),圍繞境外經貿合作區(qū)、產業(yè)園區(qū)實施集群式投資,并逐步帶動行業(yè)整體從價值鏈中低端環(huán)節(jié)為主向技術、人才、品牌、營銷等高端環(huán)節(jié)轉變。
不然其它都是空想。
明明是東施,絕對不該去效仿西施,然后做著嫁給比爾蓋茨的夢。
深圳的冬天有多冷,普遍不過十幾度,這讓一年度過200多天夏天的南方人都不是很適應。
而李和酒喝多以后依然光著膀子坐在夜市里擼串。
何芳帶著兒子過來,李和親自去接機。
何芳一邊用紙巾擦鼻涕,一邊嘟囔道,“南方也太冷,鼻涕都出來,這就感冒了。”
她剛剛帶過兒子路過浦江去看望一個老知青朋友,浦江的冷氣,讓她有點受不住。
李和奚落道,“這是從事實上證明,你們東北人離了暖氣到南方啥也不是。”
除了沒有暖氣之外,最關鍵的是:南方濕冷的天氣太難熬了!
何芳卻沒功夫搭理李和,她直愣愣的對著一個窈窕的女孩子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