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626、窩囊-《我的1979》


    第(1/3)頁

    在中國前三十年,中國主要的經濟增長幾乎大部來自于工業,而工業增長有幾乎都是重工業帶動,而重工業基本都是集中在東北,當之無愧的中國工業的搖籃。

    東北地區是新中國成立后建成的第一個重工業基地,也是我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重工業產值在各大區中居第二位,這個基地起初是以鋼鐵工業為基礎的,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石油資源的開發,則形成鋼鐵、裝備制造、冶金、汽車、造船、石油工業并重的工業基礎。

    1978年全國經濟總量排名前十的城市有四個是東北的。

    改革開放以后,政府全方位的沿海、沿江、沿邊的“三沿”開放戰略。從地理位置上,一自改革開放以來,東三省除遵循原定的“南聯北拓”的方針以外,還找到了對外聯系的新渠道,這就是東出圖們江、黑龍江,直達日苯海,再航太平洋

    同時借助全中國最密集的鐵路網,直達“大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經濟區,簡直是得天獨厚。

    但是深圳已經從邊陲小鎮一夜崛起,浦江借助浦東開發大步發展,而東北則顯得有些凄涼,到21世紀初,沒有一個經濟總量排入前十的城市。

    當然,對于東北來說,九十年代又是一個開始。科學、尊重技術的時代又回來了。“東北現象”的表現和原因分析在九十年代初是引起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經濟發展曾居全國前列的東北三省工業生產舉步艱難,黑吉遼的經濟增長率分別倒數全國二三五。

    由原來占全國工業總產值的35%,降到不足10%。

    當然,因為總人口少,包括東北三省黑、吉、遼、內蒙的東二盟三市暨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錫林郭勒盟、通遼和赤峰以及秦皇島,面積124.3萬平方公里,人口不到一個億,堪堪與荷蘭持平,要是按照人均算,還是能爆點全國絕大多數省市的,鄂豫皖這三個難兄弟,拍屁股都追不上。

    東北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攀越一座座高峰,取得了許多了不起的成就,但計劃經濟好得了一時,好不了一世,長期看畢竟是違背經濟規律的。

    每個人吃喝拉撒是無時無刻不在發生的事,工作量過于巨大,怎么計劃的來?在管理技術上,注定要失敗的。

    現在的政府單位就如同李和一樣,一個行政單位管十幾個企業,甚至上百個企業,怎么管的過來?

    而且在計劃經濟時代,企業產品按計劃生產,不愁賣不出去,在這種封閉環境下賣的很好,而到了開放年代,完全無法和美日德的同類產品競爭。

    所以李和就很聰明,他放權放的很徹底。

    他在東北也有合資的三十多家企業,門朝那邊開他都不清楚。

    董進步道,“現在這邊的國企外債太多,不是國企沒能耐,實在有個什么事都攤到國企身上,壓力負擔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