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棋逢對手-《我的1979》
第(1/3)頁
他愛媽媽,又佩服媽媽。
“那阿姨是個女強人。”李怡抿了一口酒,接著問,“阿姨不在美國嗎?”
“我媽媽在馬來西亞做家具生意,偶爾拜訪客戶或者參加這邊的展會,才會來美國。”付堯也跟著問,“你家里人呢,都在中國?”
“基本都在中國,前階段才來看過我,我媽媽先回去了,只有爸爸還在這里,可能這邊有點事情。”李怡搞不清楚她老子盤桓在這里的原因,嘆口氣道,“我爸爸呢,以前很厲害的,你是學商科的,那中國的經濟情況清楚不?”
“得益于改革開放,中國經濟爆發了火力,我看過一組數據,改革開放后,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年均實際增長9.8%。
同時,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10%,對國際貿易增長的貢獻率超過12%。197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171元,2009年突破萬元大關,中國從經濟瀕臨崩潰邊緣成長為全球第4大經濟體。”一提到自己擅長的,付堯好像沒有那么羞澀了,“我們現在上課的很多案例都是圍繞中國這個新興經濟體。”
“那你知道的挺多的。”李怡想不到他能一下子說這么多,“我爸爸是1979年上的大學,那時候呢,我奶奶他們很窮,我沒怎么經歷過,真的很窮,估計你了解不了有多窮,等我記事起,鄉下還是大片大片的土房子。”
“我聽我媽媽說過,主要是她高中畢業后下鄉的情況,大概也是七十年代左右。”見她望向自己,他適時的插了一句。
“然后呢,我爸爸這個人腦子好使,很聰明的,他是個物理學教授。他上大一就開始做生意,那個時候正是改革初期,很多人看不起個體戶,而且政策不明朗,做生意呢是需要擔風險的,可是他膽子大,什么都不怕。
他做電子產品維修,倒騰服裝和電子表,發了第一筆財,后面就是越做越大。”李怡舉起杯子,一口喝完,然后慢慢悠悠的道,“九十年代初期,我父親已經是非常非常有錢,我小的時候,家里已經是住別墅,門口豪車都是七八輛。”
有一點她沒說,她父親那會已經是中國首富,亞洲首富。
這些她都是從網上關于中再集團的報道上看到的。
“你父親是第一個吃螃蟹的。”
“第一個有可能成為先烈,可能是不思進取吧。”李怡長嘆一口氣,“后來就慢慢衰落了唄,中國社會的發展很快,眼前看著轟轟烈烈,要是跟不上社會形勢,可能大起大落,風云變幻,隨時都會倒閉,企業的生命周期很短。”
要不然她現在也是中國首富閨女了,妥妥的二代了!
她就時常在感嘆,這人生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