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再次觸發-《文豪:這孩子打小就聰明》
第(3/3)頁
打定主意,明天去胖老板那里上網再查詢具體的。顧陸的安排是在學校把作業能完成就完成,明后天多上會兒網,把稿子全部發送,順便了解這個事。
下午倒數第二堂課是歷史,因為歷史也是中考的范疇,而歷史老師的課程還沒有講完,語數外老師想要課,也得考慮學生的進度。
不過歷史老師已拉快了講課的進度,當前是第九課“列寧與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歷史老師以前會讓講話的同學閉嘴,現在不會。
以前歷史老師會衍生講很多東西,現在也不會,照本宣科地講著課本里有的東西。
滴——
顧陸神色一動,又觸發了?他猛地抬起頭。
老師剛才在講什么?顧陸瞧著被他立起來當做擋箭牌的歷史書,是十月革命,以及偉大的導師列寧同志。
緊接著顧陸腦海中浮現出——【翻譯語種最多的現代德國作品】【無與倫比的鑒賞能力】【真正的藝術家】
這次的三個標簽并非是獎項,更像是三句話概括。
特別是后面兩個,估計是對作者本人的評價,太模糊了。
“我想想,翻譯語種最多的現代德國作品是什么?”顧陸陷入思考,他前世看的實體書當真不少。
“《少年維特斯的煩惱》《浮士德》?又或者是被好萊塢拍攝成電影的《香水》。”
“也不對,歌德在這世界依舊存在,況且這些作品也沒關鍵詞。”
顧陸穿越的這幾日深入了解過這世界的文化娛樂和藝術行業,好像是在某個節點發生了變故,出現了一只巨大的蝴蝶,把有些名人扇沒了,而某些名人依舊存在。
打個比方,愛倫·坡和福爾摩斯都存在,愛德華·霍克和哈利·凱莫曼卻不見蹤影。
這世界消失的兩人,前者是地球現代推理短篇之王,后者是極致腦洞推理短篇作家。
舉一個后者的作品,[步行九英里可不是開玩笑的,尤其在下雨的時候。]隨意聽到路人說的一句話,就展開極限邏輯推理,還原一起兇案的犯罪經過,精彩得無與倫比。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