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為什么取名叫彭二掙?”劉勇困惑,原著里就是邑人某,就是同縣城的一人。 沒名字。 之前魏二小,玩了個小二的顛倒,此番彭二掙是?無論是諧音梗,亦或顛倒,都沒弄懂是什么含義。 相比名字的隱晦,改編元素很明顯,加入了不少人物,村里三個甲乙丙的老人,有經驗有學問。 甲:“牛怎么會飛呢?這是不可能的事!” 乙:“這也難說,比如說,你那牛要是得了癀,死了,或者是它跑了,被人偷了,你那買牛的錢不是白扔了?這不就是飛了?” 丙:“啊,你有一頭牛?……” 有趣,真有趣!劉勇記得原著,所以顯得頗為激動,改編版里賣牛的原因變成了聽信老人的話。 “原著故事是教導人們[不疑夢,不拾遺],被顧陸這么一改,已然變成了當下最熱門的話題,生活要自己過。” “三個老人,再有經驗有學問,又如何,完全相信別人的話,只會弄得雞飛蛋打。” “特別是結尾,當三老知道彭二掙雞飛蛋打之后的話,像極了生活中說風涼話的人。” 怎么能只言片語的,就把生活里的那些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惡人”描寫得這么好? 甲乙丙三老的話前后對照來看,劉勇認為是神來之筆。 繼續第二篇吧……等等,劉勇好似想到什么,來到自己的書柜,拿出《聊齋》好一頓翻找。 終于在聊齋目錄里,翻到“彭二掙”,沒有錯,彭二掙是聊齋里的一回目的主角,同樣也是個小故事講述彭二掙走著走著就被裝進了行李袋里,直至同伴將其救出,都是迷迷糊糊不知道發生了什么。 “絕啊!” 劉勇猛然站起來,來回走動,“要不是我前些日子把聊齋又看了一遍,真還就被蒙混過去了。” “直接把另一個章目的主角名挪移過來,彭二掙在故事里從頭到尾都是被動的,恰好符合改寫的主題,沒有自己的主意。”劉勇嘆服,“顧陸這是對《聊齋》多熟悉,簡直是信手拈來。” 劉勇喜歡這類故事新編,特別是改完后的內核截然不同。 《聊齋志異》聞名于世,改寫和續寫絡繹不絕,可劉勇能打包票,當前此作是寫得最好的,一個主角名都藏著這么多巧思。 此作一出,再無改寫! 高興之后是空虛,就好似三分鐘之后的賢者時間差不多,情緒也低沉了。 劉勇嘆息,“可惜只有三篇,看了一篇就只剩兩作,顧陸為什么不多寫點。” 很快,劉勇自己回答了自己的疑問,“因為要學習嗎?” 顧陸和普通學生不一樣啊!不能把心思花費在學習上,多寫點好作品,給精神狀態缺乏的讀者,喂糧食! “怎么沒有人,把顧陸關進小黑屋,讓他瘋狂的寫作,寫不完一本書,不準吃飯。”劉勇唉的一聲,再次嘆息。 嘆息化作漫漫長夜,白晝褪色就是夜晚了。 樓下路燈壞了,有人說是挖斷了電纜,也有人表示是路燈老化,街道辦要更換。 反正沒路燈,黑漆漆的挺嚇人。 “蓬蓬——”李古圓邊敲門邊喊,“是我是我,開門啊。” 顧陸打開門,“大晚上的,這是……麻煩你了。” 話未說完,因為瞧見了李古圓提著塑料袋子,褲腿有點泥漬。 “柚子,我媽非要我拿給你,快快快有點眼力勁,接一下。”李古圓說。 趕快搭把手,顧陸把李古圓引進門。 “這是從我們老家拿來的。梁平柚,你知道嗎?”李古圓說,“外面可買不到這么正宗的。” 梁平柚,顧陸是知道的,霧都梁平的特產,好像還入選了國家級名錄。 塑料袋里有七八個柚子,李古圓說,“本來我媽硬要讓我提著兩袋子,不過我一想你家里就一人,多了也吃不完,你說是不是。”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