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厲害到讓人無法追逐,張麗婉心里想到。僅僅光是抽出時間接受訪問,就能成為別人高中生涯的一個回憶點。 張麗婉畢業之后也想當記者,心中為自己打氣。等大學畢業成為正式的記者,一定要采訪到更出名的人! 較上勁兒了! 關于這點,顧陸不可能知情,他返回社辦,下午是對全校社團來說最關鍵的時間。 “怎么辦呢,怎么辦呢?”顧陸皺眉。 刊物社的指導老師孫旺立刻問,“社長是遇到什么困難了?” “經費太多了,根本不完。”顧陸沉重嘆氣。 “?”身為八中最特殊的指導老師,社團經費沒在孫旺手上,但這話說得是不是太招恨了。 “刊物社,現在每一期印刷刊物,大概五百冊到八百冊。拋除這些費用,還有一大半,根本沒辦法銷。”顧陸說。 上學期的經費剩下了兩萬多,顧陸拿著賬本,想把剩下的錢轉回給學校。 胡主任是怎么說的? “小顧啊,刊物社的經費下學期還會增加。別說用不完,我們學校基于《少年》和刊物社多大力度的支持,也是有定數的。經費不給夠,怎么算大力支持?小顧啊,你這樣讓學校,讓常校長都很難辦。” 還能說什么?顧陸亞歷山大。 “孫老師,你經驗豐富。有沒有什么……合理使用經費的方法。”顧陸補充一句,“錢要費在社團上。” 經驗豐富……在《商業故事》雜志任職這么久的孫旺倒是有點經驗。 “要不發稿費?”孫旺剛說出口就要被社長打斷,所以他馬上補充,“不直接給錢,以物品的方式。” “給稿費,我們《少年》的性質就改變了。那么像文具這些禮品沒問題吧?”孫旺說,“因為征稿范圍是初高中,肯定也是需要文具的。” 有道理!顧陸計算一番,每一期要征稿二十來篇。每位作者哪怕贈送50塊的文具,一個月的銷也不過一千出頭。經費綽綽有余。 “社長,在買禮品方面,我有點經驗,所以我可以寫一份策劃案。”孫旺在刊物社可一點也不拿出老師的派頭,相反把顧陸當成頂頭上司。 說句不好聽的,刊物社就是因為顧陸而存在。 “麻煩孫老師了,那訂購文具的合作伙伴,我去聯系。”顧陸從甩手掌柜到現在,真心成長了好多。 以往這時候,他會把事全部甩給指導老師。就好像當初把聯系學校的事,全甩給湯圓。 下午兩點半,霧都八中的社團招新大會! 非常非常的熱鬧。 遠遠望去,比煮沸的牛油火鍋還要沸騰。 翻騰的毛肚——咳咳不對,是翻騰的高中生。 “想要加入我們籃球社,跳躍能力必須達標。”呂平插著雙手,目光嚴肅。 “可這也太難了吧”“加入個社團要求這么高”“算了換足球吧,反正都是球,沒什么區別”很多新生被勸退。 “你們好好看清楚,這可是八中籃球校隊!”哪怕體育館里非常嘈雜,呂平的聲音也足以覆蓋其他雜音。 “我聽到有人說,八中籃球校隊有什么特別的。我現在就告訴你有什么特別,我們是暑假唯一可以和霓虹高中打國際比賽的高中,你們知道嗎?”“因為我們的強大,我們是被畫進了霓虹漫畫的存在。” “聽懂了嗎?!” 此言一出,好像是施展了一個范圍的禁音咒,小范圍沒聲音了。 這也太夸張了吧,真的假的?一個高中校隊有國際比賽? 還尼瑪上漫畫?吹牛都有點不打草稿了。 “是真的,去年浙省出版社,出版了《黑子的籃球》漫畫。番外篇就是主角隊打霧都八中隊,如果最后不是火神和黑子,兩人喊著羈絆之類的話,然后爆種,差點就敗北了。”人群中還是有漫畫迷。 “去年和霓虹高中隊,我們贏了十五分。”這就是呂平這么牛逼轟轟的原因。 霓虹當前全國的業余籃球水平真不行(因為制度混亂,還未改制),居然還被呂平等人吊打。 草啊,可以打小日子不錯的本子,學生們報名更加的踴躍了。 見狀,其他社團也不甘示弱—— 小當家美食社,因為要留著足夠的經費,招新社員用的免費品嘗美食是水餃。不是速凍的,是社團成員自己包的。 動漫社,展現了自己社團畫的漫畫書。依舊是武俠題材,不得不說,畫工還可以,但劇情是真的爛到家了。 青嵐漢服社,是現場問答互動,想要加入社團也要經過這考驗。 舞蹈社……什么都不用說,社員身穿舞蹈服,往那里一站,就足夠成為全場焦點。 反正顧佳渝是挪不開眼睛,她喃喃自語,“這些姐姐好漂亮啊,而且不要命了嗎?腿這么長!” 這就屬于沒見過世面了,她沒看見戚采薇,身材比例更完美。對于女生來說,初二初三身材發育就差不多了。 “佳佳回神了,我們去那邊看看。”舒柔說。 “噢噢好的。”顧佳渝點頭。 女俠、舒柔、唐恬還是她們三人組在一堆,來到了樹人文學社。 文學社社長張麗茹(張麗婉雙胞胎姐姐),正播放著社員之前表演的cd。有幾場很重要的表演,是被刻錄成光盤的。 三人小組逛了一圈,就像是買東西貨比三家。 “八中的社團也厲害了吧。感覺都好正規。”舒柔感慨,“想進模聯,沒想到居然要進行臨場考試,太難了。” “那舒舒你放棄了?”顧佳渝問。 “放棄什么啊放棄,你瞧見模聯社長沒有?就是周社長,她就是我的偶像,英姿颯爽,我還特地去看了比賽的。”舒柔說,“再難我也會克服!” “模聯不算難,只是對反應力的測試,還是有不少新生通過。那邊的刊物社才難,現在都只有兩個新生通過。”路過的社牛高一新生聽到了三人對話,隨口解釋。 仔細看看,刊物社圍著的新生,居然比籃球社還多,僅次于舞蹈社。 “我給你默哀。”舒柔對唐恬說,后者想加入刊物社。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