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迪博才發現,顧陸居然寫了兩篇。 看下去,文章一開始是難民逃到了魔都,但在黃浦江上是瞧見的霓虹海軍陸戰隊在軍艦上出操的景象。 文字風格和剛才迪博看完的“一夜天才”非常的像。在絕大多數時刻都是克制的,但偶爾的文字就非常刺眼,比如前面貴族們站前動員,以及農民們的反應。 [這是華夏人從東三省開出的最后一列火車,滿是傷兵和難民(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原來華夏的國歌是這樣出現的——”迪博看完了另一篇,雖然并沒和之前一樣跟唱,但也深深震撼于《義勇軍進行曲》的意義和震撼。 “在危險的時刻,用歌聲帶給所有人的力量。田漢和聶耳兩位先生,和魯熱一樣,是愛國的天才。” 迪博才知道,華夏的國歌居然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一部電影的主題曲。而這部電影《風云兒女》的拍攝就是為了抗日救亡,所以內容是戰斗的抗爭的。而田漢和聶耳在上個世紀現實中的所見所聞——神州破碎!霓虹好像一條蟲,一點一點蠶食著旁邊的桑葉。因此當知道要為風云兒女寫主題曲時,就根據所見所聞,以及自身的抗爭精神,寫出了這首歌。 剛開始的畫面是電影畫面,《新的長城》同時描寫了電影內容,和現實國家境況,兩者的交叉重合,再創作出來了這首歌,電影里和現實中華夏民族發出最后的吼聲。 “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迪博看著這兩句歌詞,從文章描寫,再到他自己所了解到的華夏近代史……歌詞不是夸張,而是寫實描寫。 “難怪我們法蘭西和華夏友誼常駐,我們經歷過同樣的事。國家都是經歷過大革M才重新站在了世界的中間。馬賽曲和義勇軍進行曲,都是不朽的名曲!”雖然迪博還是更喜歡馬賽曲,他永遠為藍白紅旗自豪。但是他也愿意承認另一首曲子的經典。 迪博嘀咕的話語剛落,電話就響起了。不是辦公室的座機,而是他的私人電話。 來電人——蕭威安。 蕭威安打電話來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新的長城》要不要一起翻譯。 迪博先道歉,畢竟說好的一篇文章變成了兩篇。 “不用感到抱歉,兩篇都是精彩的文章。”蕭威安說,“華夏有兩座長城,一座是現在可以攀登的長城,我還去過八達嶺長城。一座是在每個華夏人心中,高不可攀的血肉長城。作者在寫第二篇時感情更投入,因此銜接的用詞比第一篇要差些,不過充沛的感情足以掩蓋一切。” 說完開頭,蕭威安才說起這通電話打來的主要原因,“這種文章我可以翻譯,但我建議是找一位有法文功底的華夏人進行翻譯。” 義勇軍進行曲和馬賽曲交流會,必須組織這樣一個會議,否則這兩篇文不就白來了嗎?迪博腦中已經開始思考。 他道:“先生,你是專業的,我們要聽從專業人士的建議。” 那沒問題了,蕭威安和迪博沒寒暄就掛斷電話,因為對兩人來說,現在都是工作時間沒必要閑聊。 剛掛,迪博就和趙主任開始通電話。效率拿出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