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我昨天看了一本書《誰動了我的奶酪》,它里面說得真有道理:經常聞一聞你的奶酪,以便知道它們什么時候開始變質。不時刻變通的人,很容易被社會拋棄。” “資方這個要求是不合理的,我不會為了不合理的訴求就降低我的職業素養,絕不!” …… 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哀求有興奮,聲音各種各樣,馬修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一點也不放在心上。 下地鐵,路過書店,剛好有一對走出來的情侶撞到他。 夸啦——情侶剛買的兩本書掉落在他腳邊《悲慘世界》《誰動了我的奶酪?》。 情侶男出言道歉,女撿起書。 “沒關系,兩位很恩愛,說不定我很快就會找到我的愛人。”馬修說。法式幽默?大概是表達自身可以沾桃花的意思。 悲慘世界肯定看過,基本每個法蘭西人都看過吧,但另一本書,馬修一掃而過,也沒留意。 沒在原地耽擱很久,因為面試是不能遲到的。 馬修轉身離開,身后的情侶在進行討論,“《誰動了我的奶酪》就是前幾天,連電臺上都在推薦的作品,改變很重……” 伴隨著馬修和情侶的距離拉遠,聲音肯定也逐漸遠去。 今日上午的面試又是失敗。 失敗原因——馬修很清楚,因為他的履歷有點陳舊,并滿足不了面試官的要求。 返回家的路上,他又看到了華夏天才作家顧陸的新作。是咖啡廳,馬修點了咖啡和三明治,正等待著食物。 斜對面的女士,正在看這本書。封面太顯眼了,整體黃色畫著奶酪圖案。 一夜天才……馬修好像瞧見過這篇文章,如果可以,他希望可以自己去拿,不需要服務員送餐。這樣就能理直氣壯的節約小費。 “好像全世界的人,都在看這本書?”馬修心中產生這樣的想法。 吃完了,馬修去書店買下這本書,價格中等偏上。內容不多,紙張來湊,書籍硬件很好。 “送迪博書?”好奇怪的副標題。 由迪博寫的序更奇怪,馬修琢磨著,這迪博·彭龐是誰? 開始看內容,本書的內容甚至可以用兩句話來形容。就是通過兩個老鼠和兩個小人的對比,來講述一些道理。 而這些道理淺顯易懂,馬修看完,就好像喝了一碗心靈雞湯——一點用也沒。 是改變不了現實生活的,馬修感覺自己浪費了一筆錢,但…… 從咖啡廳出來。 “畫家新銳計劃招募?”馬修瞧見了一個招牌。 歐洲組最大的畫展計劃,好像在招募著有潛力且無名的畫家。 馬修讀書時期畫畫天賦都相當不錯,還獲得過全法學生印象派畫作大獎賽第二名。工作了也沒放下藝術。主要是有休息日,工資也不錯,他可以有愛好。 瞥見一眼,馬修就離開。他下午的面試仍舊失敗了。 身體雖然不疲倦,但心情十分倦怠,地鐵上……馬修忽然產生了一個錯覺,好像自己是書里面的小人。 有了一個穩定工作,就不思進取,待奶酪吃完了,再去尋找下一塊奶酪,根本沒那么簡單。 “朝著新的方向前進,你就會發現新的奶酪。” “拋棄舊的觀念,才能找到新的奶酪。” 腦海中,書里的兩句話在馬修腦子里打轉,他不知道為什么這兩句話會印象那么深刻……其實無意中他聽到了很多遍。 既然專業的廣告設計相關的工作暫時找不到了,那么……馬修決定明天拿著自己的畫作去看看。 你甭管馬修今日的遭遇是偶然,還是有人故意安排,沒必要關注此事。因為你在互聯網遭遇的情況和馬修的一天沒有任何區別,都是廣告商、自媒體、大數據灌輸給你,想要你瞧見的東西。 反正“重整希望行動”成功了一半! “把他畫作炒起來,給畫家、畫作批評家一個信號,可以開始行動。”吉米認為時機成熟了。 “誰動了我的奶酪?非常優秀的文體,通俗易懂,某些時候確實能帶給人前進的動力。”某位畫販子說。 稱呼為畫販子好像沒什么逼格,他是巴黎最大的畫展商人之一,發掘了非常多有潛力的畫家。 “人類最好的文體是:臟話、電報和墓志銘。寓言式的《誰動了我的奶酪》寓言簡練,但還是差了點。”吉米評價完,補充,“哦,這是羅馬尼亞哲學家齊奧朗說的。” 噢我的老伙計,你這樣說話,讓人怎么接話?畫展商人沒有接話,而是打電話去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