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那什么,我一直搞不懂,顧陸的文學地位是高還是低。畢竟在作協和文聯基本是此查無人,沒重要職務,但經常出現的官媒,動不動就代表國家什么的。” “我畢業論文就是寫他的,顧陸好像有一種能力,能夠對他國文化進行研究,然后專門針對他國進行創作。《福爾摩斯先生》之與英國,《嫌疑人X的獻身》之與霓虹,現在這一部之與法蘭西。” “樓上說得對,所以這種人才被國家收編了。” …… 作家圈最近的一位榮膺藝術與文學勛章的是《推拿》《玉米》的作家,是畢飛宇。江浙一帶的學生,該是對《藍星上的王家莊》更熟。 當然他是騎士勛位,顧陸是司令勛位,前一位司令勛位的作家是十五年前的查良鏞了。 顧陸司令、軍官、騎士三類,就是一二三流。他前世看網文,感覺升級打怪文里,用一流二流三流排列很奇怪。對于后天先天之境來說,三流確實是剛入門,可對于不能修煉的普通人卻已是跨越了階級。每次瞧見書中人尊敬的說“xx大人可是三流高手!” 真是在夸人嗎?顧陸本人認為騎士、軍官、司令這類排序比較好,就單拿出來不像是罵人。 言歸正傳,顧陸在不知不覺之中好像完成了智庫任務? 智庫負責人聞理事長目前就非常糾結,你說顧陸實踐成功了,可《誰動了我的奶酪》也沒華夏元素啊。可要說沒成功——推出了顧陸,顧陸本人就是活生生的華夏元素啊! “所以這實踐……參考意義在什么地方?”聞理事長糾結的就是這點。 再培養一個顧陸?然后交好他國政要? 這玩笑真好笑。 在聞理事長糾結時,電話響起了,來電人是“顧陸”。 “聞理事長,《誰動了的奶酪》在國外這么火,我也想不到。可以說是意外之喜了,我也挺意外的。我打電話是和理事長說,小小的變故打斷不了我的計劃,這作品只是順手送給好友的作品,不是實踐作品。” 電話里的顧陸說得是真情實感,可偏偏越是真情實感,聽起來就越加的別扭。 意外、小小的、順手?你要不要聽聽你自己在講什么? “我明白了,多謝小顧專家打電話來通知,我們正在糾結這件事呢。”聞理事長也是見過大風大浪,所以語氣還是比較平靜的回應。 “大概還有一個多月,就能夠看見結果。”顧陸給自己留了非常充足的時間。 聞理事長在電話里闡述自己非常期待,是真的非常期待。畢竟小小的順手就有這種威力,那正式的得多轟動? “那我就不打擾聞理事長了。” 顧陸掛斷電話,有關奶酪在國外的攻城略地,他也是在法蘭西領獎后才知情。 回國就立刻把事解釋清楚,因為他計劃是給智庫打個樣“偶爾提及比主題更好”。 《克蘇魯的呼喚》《星之彩》《墻中之鼠》三部克蘇魯作品蓄勢待發。可不能被智庫的管理人員誤會,辦此事他真的進行了思考,最好是給一些啟迪,沒有啟迪,那么排除前進路上的困難也完全可以。 什么意思呢?就《波特舍姆恐怖事件》,驚鴻一面的田園犬,給英國佬留下深刻印象。那么只需要在某些特定地方加入華夏元素,就能夠完成輸出。 好比顧陸自己,他不愛吃糖,但至今為止忘不了在某本書瞧見的錦里人糖果。 感覺讀者就很怪,對大篇幅描述反而沒那么深刻印象…… 試一試。畢竟英國的克蘇魯讀者,連催稿都催到華夏來了。 把幾篇文章的標題打出來,顧陸才收拾了一番走出門。 剛才收到短信,菜鳥驛站有包裹。顧陸打開自己購物軟件,又好像什么都沒買。 又重又大的包裹,顧陸瞥了一眼是國際件。國際件一般不是都會送到門口讓人簽收嗎? 發件地點是巴黎…… 不會吧?應該不會吧! 顧陸想到了一個可怕的可能性。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