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顧陸無意聽到兩名館內雇員的講話,具體沒太聽清,他跟著妹妹學了一溜溜法語。后因其他事太忙碌就耽擱了,學語言如逆水行舟,一中斷,就很難再撿起來。 大使布魯諾發表講話,(稿子是下面人寫的)演講前上下看了幾眼,“歌德、雨果、巴爾扎克等文豪,除開這些十九世紀的作家,我發現華人最推崇法蘭西作家,就是20世紀的羅曼·羅蘭。” 顧陸思維有點跑偏,布魯諾的中文挺好,只是站在臺下聽人講話,能回校園時代,莫名就很困。腦子里想著羅曼·羅蘭和茨威格,寫傳記誰更厲害? “一方面是因為羅曼·羅蘭先生作品中的抗爭精神,另一方面得益于翻譯家傅雷先生優秀的文筆譯介。” 越說越通暢,能成為大使的,能力無一不是過關的。若是迪博,演講稿肯定是他自己寫,風格不同。 “就好似《誰動了我的奶酪》本身,就是顧陸先生和彭龐先生的緊密合作,創造出了時代需要的精彩作品。我們法蘭西駐華大使館希望有更多這樣的合作交流。” 發呆的顧陸忽然聽到自己的名字,所以這一波是沖他來的? 只有利用價值到處都是朋友啊,顧陸明白為什么布魯諾對他的態度為何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從開放日回來,顧陸思考良久也給智庫管理層打電話報個喜。因為最近他參加的活動特別多,他也不想讓智庫管理人員認為,他不盡力。畢竟顧陸是AB兩套計劃齊出。 響了數聲電話才接聽—— “聞理事長,華夏文化元素實踐的事,大概明后天就有成果了。”顧陸開門見山。 電話那頭的聞理事長沉默兩秒后,語氣沒絲毫變化地說,“顧專家辛苦了,這份實踐資料我們一定會認真作為研究藍本。” 是因為效率太快了?顧陸感覺對方有點不相信?也可能是錯覺,因為聞理事長回應得很正常。 那就……顧陸客套地寒暄了兩句,結束了對話。 29號,第二天是周三。 每日快報有新連載,《星之彩》發布。 仍舊是顧陸的作品,熱度攀升。克蘇魯在英國的討論度,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