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緊接著,郭大法在電話里講述了宣傳計劃。 “很好,但還是太需要操作,有沒有什么比較簡單的方法?”顧陸問。 郭大法那是張口就來,“有的有的,即便什么宣傳都不做,光是把消息傳出去,就能夠吸引來大量的曝光!” “那你安排吧。”顧陸想了想,這么回應。 掛斷電話的郭大法內心感慨,恰好對方在合適的年齡寫出了少年中國說,成為青少年標桿。恰好擅長寫外國歷史傳記,能參與到文化外交。恰好續寫了托爾斯泰,被毛熊國看中,產生“四國事件”。太多恰好了…… 智庫專家,寫到這步田地,大顧老師應該也是古往今來第一個吧。 “來份豆漿油條。”郭大法路過一個小攤位,感覺到肚子有些餓了。 老板是一個年長的女性,動作非常利落,甚至還有一雙無情鐵手,用筷子把東西從熱油里夾出,用紙袋包裝好遞過來時還是滾燙的,但老板就能用手拿住。 座位在露天巷子里,只有兩三張桌子,有幾個上了年紀的老人,就是地道。 “再來一籠包子吧,看著挺香的。”郭大法決定不那么趕時間了。 吃早飯,認識和不認識的人都可以坐一桌,郭大法聽到大爺們聊著家里有個小輩不想結婚,然后被父母揍了。 帶著八角帽(紅軍帽)的大爺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革命,非要插手年輕人的事兒,就像我家孫女,三十歲了還在家里,那又怎么樣,不出去工作也沒事,外面壓力這么大,反正我也有退休金。” 油條是切段的,泡進豆漿里,特別注意,不能泡太久,否則油條表面就軟了。 既要潤又要酥,一口塞嘴里,郭大法聽著大爺的發言,有這么好的爺爺是真不錯。 另一個爺爺就認為,年輕人不結婚,不生孩子就是不負責任,是不重視先輩留下的世界。 兩人各執一詞。 “嗯?老板娘,你也看顧陸的?”郭大法微信掃碼時,看到一本放攤位二層的書《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此刻封面的小白鼠圖案,已經變成黑老鼠。 “啊?”老板順著對方手指的方向,明白了過來,回應,“哦哦,這個書是用來墊這個鍋的。” 書籍來歷是老板一個鄰居搬家,扔掉不要的東西。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