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曝光!-《文豪:這孩子打小就聰明》
第(1/3)頁
莫登·修斯想要利用顧陸的名氣,在華夏掙一筆。他本人對華夏屬于“跟風惡感”,就是推特上有人罵華夏,他會幫腔。有人夸,他就當作沒看見,但他也不會主動開口貶低。
不過……莫登和八旗文化都錯估了一件事,哪怕是彎彎,顧陸的人氣也是夸張的。
出乎他們的預料,“大號顧陸”的宣傳稱呼,沒幫助打開市場不說,還被彎彎網民嘲諷。
“夠離譜,我記得好像前些日子顧陸去法蘭西,享受的是部長級的接送待遇吧?莫登只是一個作家,而顧陸已超維了,影響力已完全不止是作家了?!?
“這出版社是傻子嗎?這樣宣傳。我去歐美旅游,歐美各個國家的書店都有顧陸的書,華人作家中能辦到這點的少之又少?!?
“我感覺吧其實這稱呼也沒錯,只不過前后順序要顛倒一下,變成顧陸大號,就是依托答辯?!?
“霓虹的《朝日新聞》,去年評選亞洲最偉大的50位作家,芥川龍之介、泰戈爾、魯迅都在,但榜單上活著的作家只有五人,顧陸是其中之一。這老登是?”
弄巧成拙,莫登重新出版的系列書籍,銷量慘淡。
一周過去,甚至都沒八千冊。
首印2萬冊的八旗文化……
為此,莫登還在記者面前這樣為自己找回場子。
“我的書不適合華夏市場,就好像顧陸的書不適合北美。彎彎地區的作品我看了,暢銷的是沒有什么營養的作品。哦對了,顧陸的書就在彎彎地區銷量非常好,所以明白了吧?”莫登這樣說。
發言思路就是這屆讀者不行,因為讀者不會看好東西,所以寫得一般的顧陸,才能大行其道。
美利堅媒體對此言論還是贊同的。
“顧陸老師,請問對莫登·修斯的言論,有什么回應嗎?”新浪新聞的記者都跑到學校來蹲守顧陸,就為了這問題。
害怕對方裝傻,新浪新聞記者還以非??斓恼Z速把前因后果講了一遍。
“沒什么回應,作家的回應應該是作品,而不是其他。”
分分鐘上百萬的顧陸沒心思和美國佬打嘴仗。況且在國內回應,不是給莫登增添熱度嗎?要打嘴炮也是在美利堅本土打。
也因為正主(顧陸)的態度,所以莫登的熱度很快就消散了。
如同倫敦的天氣,這雨水說沒就沒。
可能也正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所以大嚶人不愛打傘?
“讓大嚶的初中生高中生,從小就開始看小顧哥的作品。等他們這一代長大了,小顧哥的地位才會水漲船高?!?
文豪就是這么造出來的。
忙碌了一天的姚小駒,回到位于倫敦肖爾迪奇區的公寓。從住址就能看出,他挺小資的,滿大街的涂鴉藝術。
還有轉個圈就能走的紅磚巷,眾多古著店、小眾服裝店、古董店、黑膠唱片店、咖啡館等等,適合文藝青年。房屋是直接購買的,就目前當代理人的工作,能夠讓他在任何發達國家都過得舒適。
“終于可以繼續看了。”姚小駒到家給自己倒了一杯水,就拿出手機看小顧哥的新書。
剛開始,姚小駒并沒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因為在他認知中,科普作品大差不差,還能寫出花來?況且還是來源于經典童話故事《柳林風聲》。
故事開篇也具有迷惑性,講述的就是小伙伴們發現蛤蟆先生最近悶悶不樂。
十幾分鐘之后,姚小駒輕松的表情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凝重。
蛤蟆先生對心理咨詢師蒼鷺,說的第一個具體問題是有個喜歡指責他的朋友,經常把他貶得一無是處的。這讓蛤蟆先生想到了自己童年時期,因為父親也是這樣,即便是夸獎也會夾雜著貶低:“他是個好孩子,可生性輕浮善變?!?
父親在外人面前的指責,令蛤蟆先生非常愧疚難受,好像脫光了衣服被處刑。姚小駒凝重的原因是,他對這感受太熟悉了。
他父親很喜歡讓他在親戚面前表演個什么才藝,姚小駒絕大多數時候都表演得很好。
可即便如此,姚小駒迎來的也不是夸獎。每當親戚們說小駒真不錯之類的話,父親就會補上一句,“別夸他,他前些日子數學還考了低分?!?
反正總會說一件他的糗事,如同被脫衣服處刑。
蒼鷺說,蛤蟆先生成年后還會感受到這樣子,就是回到了“兒童自我狀態”。這個狀態不是幼稚,只是單純的一個狀態。
[‘兒童自我狀態’,是由我們童年殘留的遺跡搭建而成,包含我們小時候體驗過的所有情感?!跒槲覀冏陨淼囊徊糠郑x了我們一生的行為。正因為這樣,某些特定的情形和場景會激發我們的基本行為模式,讓我們自動做出反應,所以我們會和小時候一樣去行動和感受。具體的情形和場景因人而異。]
兒童自我狀態又分為:自然型兒童和適應型兒童
“我是適應型兒童?”
書里還講述了讓姚小駒渾身不舒服的一個科幻小故事——
一個星球上生活著三個人,另外兩個是比你高大得多的巨人,所以不光吃喝需要巨人解決,你的情緒也得靠巨人。他們對你好,你需要用愛回應,但他們生氣,你就會非常害怕和無助。因為畢竟巨人是那么高大。
對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之所以在地球能夠成為大嚶國寶級的書,不是因為書籍好像《平面國》對某些概念進行科普,而是蛤蟆先生是真的在“治病”。
嚴謹地分析怎么才能走出“抑郁狀態”,即什么都沒興趣,感覺自己活著是浪費空氣的狀態。
“這是一本真的可以救人的書?!?
幾萬字,姚小駒很快就看完了。他很早就入了社會,摸爬滾打這么多年,內心是有辦法發泄情緒的。
因此嚴格來說,蛤蟆先生對他的幫助不大。可對家長,對孩子,此書用處就太大了。
“幾年前……小顧哥才十六七吧?十六七就能寫出這種作品嗎?”
姚小駒發現自己還是低估了對方的天才。
“只不過……”姚小駒和顧陸合作了這么多年,肯定知道一些身世。更準確的說,他和顧陸有一層朋友關系在,不像郭大法和顧陸,職場關系更大。
明明小時的自己都過得很慘,還關心其他孩子的心理健康嗎?
“難以理解這種人啊,難以理解。”姚小駒是自己淋過雨就要把傘撕掉的人。
“看來小顧哥應該是更喜歡大嚶,《蛤蟆先生》比奶酪那本書要強太多?!?
非常精彩的作品,姚小駒收拾好心情。因為作品好,就不能夠浪費。
“砰砰——”敲門聲響起。
誰?姚小駒第一反應,不過后來馬上回過神,看看時間。
是他晚八點,約了凱恩在家里見面。
當一本書發,書籍的解釋權大部分已不在作者手上。同樣的,狂熱的讀者群體,作家也是無法約束的。
凱恩是克蘇魯的發揚光大者,也是顧陸的狂熱書迷,姚小駒叫凱恩,就是商議重要的事。
重要的事,還是要當面商談,打電話不方便。
話分兩頭,顧父約顧母見面,后者沒同意和前夫見面。所以聯合在互聯網曝光一事只能在電話中交談。
顧母沒同意出鏡,也不想摻和此事。
電話掛斷之前,她留下了這樣一句:“顧陸對他妹妹很好,我為什么要跟你一起亂說?你這樣做了,是想當仇人嗎?”
沒答應是有良心發現,但顧母的更核心原因是,顧佳渝和她母女關系是不錯的。
也就是說曝光小組定型了,就三人:顧父、黃寶、孟霞。
其中,黃寶是表現得最積極的。
從表面看,孟霞還猶猶豫豫,“老顧,要不還是算了,也是我們有些對不起他。我們這樣做會不會肯定會和孩子決裂了?就像……”
就像你前妻說的那樣。話還未說完,就被顧父打斷,本來顧母“仇人”兩個字有點點醒他。可聽到“我們有些對不起他”,立刻怒火中燒。
無論是羞愧的怒火,還是想證明自己沒錯的怒火,顧父馬上說,“我怎么對不起他?我少他吃穿了?我餓死他了?沒餓死,不過就是我上班忙,有幾天不能照顧他。我不掙錢誰給他交學費?他不上學,能有現在的成就?!”
越說嗓門越大,甭管能不能說服別人,反正顧父是把自己說服了。
既然如此,說做就做。
他們開始拍攝短視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