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硬核講課-《文豪:這孩子打小就聰明》
第(2/3)頁
“大家想想,如果一個精靈,用英文、法文、德文記錄著,是不是很沒有沉浸感?”
“所以我想在幻想的大陸,創造一種基礎語,然后根據每個種族的歷史和文化,還有生存環境,對這種基礎語進行變種。例如諾多精靈是什么語言,灰精靈是什么語言等等。”顧陸說著,“別問我精靈的分類,因為這關系到我新書的大綱。”
越說越離譜了!青年報發福記者咋舌。
啤酒肚記者倒是習以為常,要是他在二十多歲能夠這成就,他更加會吹牛逼!
看看別人多會聊天,小黃心里想著。小黃和舍友小驢今天來得早,所以占據了絕佳的好位置。
顧陸打開了PPT。
【步驟:設計語言的音系、音素(輔音和元音)音節結構、音系規則,構建語法更是重要,詞序、形態學、句法。】
“再進一步的設計詞匯,例如核心詞匯,以及詞匯來源。還有構詞的規則,好比前綴、后綴、復合詞或派生詞……”顧陸說,“當然和諧肯定一節課講不完。我們今天第一節課先來點簡單的,也不能給我自己太大的難度。”
顧陸指著黑板上的文字,“語言背景是第一批精靈所使用的語言,這是我所幻想的語言源頭——原始昆迪語。所用者是在庫維因恩湖畔覺醒的世界的首生兒女精靈始祖。原始昆迪語,就好像是現實世界中的原始印歐語……”
“第二步,我們來設計音素。”
托爾金不單單是個作家啊,從小他身為語言學家的母親就給他灌輸了這方面的知識。他長大后也成了語言學家,寫書的同時,還編纂了《新英格蘭詞典》。本身也是牛津大學的語言教授,研究方向還是“中古英語”,所以他自創語言真是有說法的。
為什么要從這個角度開始呢,因為沒辦法嗎,越了解越能感受到托爾金的偉大,特別是在語言學方面的偉大。
就用獵人文字舉例子吧,可不單單是把五十音變形,他創造了包括文字的字體,書寫習慣,以及每個字母的讀音!
沒錯的,只要學會了字母讀音,哪怕你不了解這詞語是什么意思,也可能讀出來。精靈語有非常嚴謹的發音規則,看字母圓弧的位置以及個數,能明白是用喉、牙、舌、齒、唇哪個位置發音。
如果單詞數量足夠,演化數量足夠,精靈語是真可以使用。門道太深了,所以顧陸要一步一步講述,上干貨,顧陸撥動開關,PPT的圖盤也跳到了下一頁。
【元音
短元音:/a/、//、/i/、//、/u/。
長元音:/a/、/e/、/i/、/o/、/u/。
雙元音:/ai/、/au/、/i/、/ui/、/u/、/iu/。
輔音……】
“相信各位也能看出來,這門語言的原型是北日耳曼語支和古英語。”顧陸指著PPT開始講述。
開始講聽不懂的東西了……
伴隨著小黃看得頭皮發麻,特別是臺上老師接下來一句,“各位跟著我一起嘗試著創造,大概是12節課。最后如果需要我幫忙的話,我義不容辭。會幫忙確定設計書寫系統,是字母文字、音節文字,抑或是表意文字。哦對了,創造的過程中,再考慮一點點的語言的演變。”
各位跟著我一起嘗試著創造?
“就能不能說一點人話。”小黃說,“嘗試創造,你以為是造孩子嗎?說造就造?!”
小驢的長臉上原本輕松愉快,來自大學生特有愚蠢的表情消失了。
他沒想到顧陸玩真的,并且好像非常專業的樣子。
《青年報》的兩位記者,表情認真了起來。因為伴隨著顧陸展示PPT,他們就明白了。他好像不是為了噱頭……
【音節的劃分主要由元音和輔音的組合決定:
1.元音和雙元音:元音和雙元音是音節的核心,每個音節至少包含一個元音或雙元音。
2.輔音的劃分:如果一個輔音字母或輔音組合夾在兩個元音之間,該輔音通常算作后一個音節的開頭。
……】
PPT制作不易,顧陸搞了好兩天。
也正是把這些東西制作出來,顧陸才明白,為何托爾金會被冠以“創始者”的名號。
“今天就到這里了,時間有點趕。我們創造語言才剛剛開始,希望同學們下周可以接著來。”顧陸說,“哦對了,如果對我今天講述的,要做筆記,可以私下向我要。”
意猶未盡啊,顧陸收拾收拾東西,輕飄飄的離開。
從五點半到七點,足足一個半小時內容。
除了開頭的幾分鐘扯淡,后面一直被非常專業的語言知識攻擊大腦。和他們想象中的場景一點也不同。
有記者在,大多數人都不好上到一半就離開。
故此九十分鐘下來,學生一個個都好像失去了靈魂,一個個被人潮推著走出來。
直到好幾分鐘之后,眾人的熱議才響徹。
“我錯了,我真的錯了,我從一開始就不應該嫁過……是不應該來這個教室,是王者峽谷不讓人紅溫了,還是提瓦特大陸不夠好玩了。”
“臥槽真的有瘋子,為了的沉浸感,創造一種語言?!”
“糾正你一下,是創造一個語言系列,按照顧老師的說法,整套演化史,他都會創作出來!”
“今天絕對是我人生最巔峰時期,居然有人叫我跟著一起創造一門語言。”
“一開始我本來以為,顧陸老師的創造語言就是和上古卷軸5的龍語那樣,基本就是沿用了英語的使用邏輯。結果尼瑪是從音素上從零開始!”
等等,都非常震驚。
幾百名來聽課的學生,大多是中文系,此外其他系的他也有不少。或許對語言方面沒研究,但對干貨的鑒賞能力還是有的。
顧陸PPT以及課堂上所展現出來的知識,前面新大綱的故事,反而是最不引人注意的。
小黃對小驢說,“你欠我的,怎么還啊!如果不是你叫我來,我現在都該在籃球場上得三十分了!”
“我承認確實有問題,但退一萬步說,你上次打一場5V5就得了七分。”小驢說,“即便你不來,也不可能得三十分。”
“尼瑪。”打人不打臉,這下子小黃臉太疼了。
兩人說話之際,顧陸今日的課,已傳遍了中文系,還往外國語學院蔓延。
畢竟從物理距離來說,一個在未名湖東北側的人文學苑,一個在蔚秀園東,也就一公里左右。從精神來說,怎么個事兒?你一個漢語言專業的,要創造一種以古英語和北歐日耳曼語支為基地的語言。
北日耳曼語支包括丹麥語、冰島語、挪威語、諾恩語等等一系列。
毫無疑問,北大外國語學院是有相關專家的啊!
好比黎平瑞教授和王屋健,前者國內瑞典語和丹麥語的權威人士,研究領域和方向:瑞典(丹麥)話語語言學,和框架語義學話語分析。
首先要明白北日耳曼語支是一個學術概念,所以不是特指的。換句話說是被人為劃定的,而王教授就是印歐語系方面的專家。
兩人聽到了學生們的議論,也進行了一點討論。
“下周,去看看嗎?”
“肯定得去看看,聽說還涉及音素、音節這些比較專業的知識。”
“哈哈哈,就知道你忍不住。”
“可惜沒有完整的視頻,有的話真想看看。”
“誰能想到,老陸的學生,跨界到這邊來了。”
畢竟兩人研究了一輩子,也沒想過創造語言。過去看看,如果有什么遺漏,也可以進行一點微不足道的幫助。
怎么說呢,這一堂課把來的學生們折騰得夠嗆,所以下周來的學生會降低,但來看的老師和教授數量可能會增多……
顧陸感覺自己成了自己最討厭的人,以前看著數學老師在臺上講課,一低頭,就完全根跟不上了。
現在他自己在臺上講著,臺下聽不懂的東西,嘿真有意思!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