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字卷 第九十四節 搶先一步-《數風流人物》
第(2/3)頁
目前賀虎臣部已經完成了二千四百名普通火銃兵,也就是火繩槍的裝備, 另外三百支重型鷹嘴銃(木斯克提Musket)也也已經裝備到位。
鑒于鷹嘴銃太過于沉重, 還需要槍架支撐, 每一名鷹嘴銃手都需要配備一名輔助兵。
輔助兵的用處一是幫助架設槍架, 二是幫助輔助完成一系列裝藥裝彈填塞過程,提高效率, 三是在銃手出現受傷或陣亡時,也能臨時頂替,同時也算是為預備銃手準備, 積累經驗,等到新的重型火銃配屬到位時, 就可以立即將這批輔助銃手推上一線作為正式銃手。
在獲得了二千名補充兵之后,賀虎臣將其分配為一千五百名長矛手, 這支力量相對來說更為簡單,因為大多都是老兵出身, 有過持矛作戰經驗,另外五百名中三百人安排為火炮兵,三十尊虎蹲炮可以形成一個打擊集群,另外二百人作為輔助兵,主要用于后勤運輸和保障使用。
這也是馮紫英給他的建議,要建立起一支有別于原來那種傳統老式的新型部隊,那么后勤保障和運輸能力必須要得到大幅度提升, 一直專門的后勤保障力量尤為重要。
不過這都是后話了,要真正按照馮紫英那種設想來組建,非一朝一夕之功,而賀虎臣不過是一員參將, 現在也沒有資格來對軍制作出如此大的改動。
從京城一出城,賀虎臣便命令所部加快行軍速度。
皇上和兵部對新京營的器重程度不言而喻,在騾馬的配備上就可以看出一般,上千頭騾馬和大量馬車可以輕而易舉地將軍隊所需的軍械物資全數馱負,行進速度大大加快。
從京師一出,一路向西,穿過清河店,就能遙望鞏華城了。
清河店是京師城西面最后一處集鎮,但大軍如果逼近這里,已經基本上無險可守了。
這一年來的訓練賀虎臣從未撂下,使得自己所部在行軍能力和士氣軍心上都和以往京營截然不同,按照馮紫英的說法,就是要按照邊軍的標準來進行打造,再不能以原來那種養尊處優的京營模式來對待,否則三屯營之敗還會不斷重演。
馮紫英甚至還和賀虎臣、楊肇基提及過,等到京營組建完成,應該要考慮和邊軍進行輪流戍邊,以戰代訓,來維系京營的戰斗力,防止戰斗力的退化。
對于這一點賀虎臣也大為贊同,在他看來,老京營就是這樣幾十年不打仗漸漸退化下去,最終稱淪為一堆廢物。
一百多里地的連續行軍,對于賀虎臣部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考驗,好在有足夠的騾馬和車輛,即便是如此,這一場行軍仍然有超過千人拖在了后邊,但讓賀虎臣滿意的是三千基干力量都基本上按照自己的要求保持了隊形,未曾掉隊。
當然速度不可能很快,路上仍然需要不斷調整和休息,但總算是在賀虎臣的預定時間內,趕到了鞏華城。
鞏華城駐軍只有一個千戶,而且也早就得到了來自薊鎮和兵部的通報,正是焦灼不安之際,賀虎臣部的趕到,讓這幫人終于放下了心。
和賀虎臣部一起出京來鞏華城的還有趙克明部,這也是賀虎臣較為看得起的一部,但是他們基本上還是按照老式京營模式組建,長矛、刀盾、騎兵,其行軍速度和能力也無法和賀虎臣部相提并論。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