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字卷 第一百二十五節 見教-《數風流人物》
第(2/3)頁
齊永泰皺了皺眉, 對于自己這個弟子,他就沒葉向高那么客氣了,“紫英,叫你來,不是說你有多么深謀遠慮高瞻遠矚,也不是認為你有多能運籌帷幄,主要是因為你年輕, 不像我們幾個老了, 考慮許多事情就有固有的條條框框,不敢輕易跳出這些束縛, 所以做起事情來就束手束腳,每每落了后手,你沒那么多束縛, 考慮事情就更放得開,葉相他們同意招你來,就是這個意圖,你也莫要忘乎所以,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了。”
“乘風,哪有你這樣當座師授業解惑的,……”方從哲也笑了起來,“紫英,你也莫要被他的話給嚇住了,反而失去了叫你來的目的,我們就是單純想聽一聽你對有些事情的看法和建議,嗯, 你也無需拘束,只管說來。”
馮紫英有些懵,忍不住想撓一撓腦袋, 但頭上卻帶著官帽,只能順勢收回手在臉上摩挲了一下, 這才道:“回稟諸公,學生不敢放肆,先前不過是仗著點兒小聰明才恣意妄為,但諸公皆在,哪里輪得到學生狂妄?”
齊永泰臉一板,“行了,你也用不著在莪們面前俯首做小的謙虛模樣,聽說你在外邊兒做起事情來倒是大手筆,怎么這會子卻一下子轉了性子?”
被齊永泰懟了兩下,馮紫英也真的只能低著頭不做聲,忍著了。
很顯然齊師對自己的一些舉動還是不滿意的,或者說是擔心的,說來說去還是自己這該死的年齡和資歷,若是自己大上十歲,資歷深十載,也就不至于這般夾著尾巴做人了。
葉向高也懶得看這對師生斗嘴,當下事急,甚至沒有可以借鑒的故例,或者說可以借鑒的故例都是大大不利于自己一方的,前明的“靖難之役”和“奪門之變”,最后結果都是舊有體系崩塌,原有當權者落幕,這是他們絕對不能接受的。
現在這種態勢要說和“靖難之役”與“奪門之變”都有點兒相似,但是無論是哪一個,都對在座眾人不利,所以要做的就是如何破局,但卻又要避開那些潛在的風險。
畢竟這和“靖難之役”與“奪門之變”時形勢還有些不同,還多了一個一直沉默不發聲但是卻有著巨大影響力的太上皇,他的態度直接決定著朝中其他文臣們態度。
要知道太上皇退位也不過十年不到,自己這些閣臣和尚書侍郎們雖說都是在當今圣上手上起來的,但是要說起家也還是在元熙帝手上,而且更多的諸如員外郎、主事以及外埠的布政使、提刑按察使等許多也是元熙帝一手提拔的,他如果突然表明態度支持義忠親王,那又該怎么辦?
“紫英,子舒和我提起說你擔心義忠親王會直接宣布自己監國并重組內閣,甚至可能會宣布遷都南京?”葉向高沉吟著問道:“你怎么會這樣想?”
的確馮紫英的這個擔心被柴恪告訴了葉向高和方從哲他們之后,引起了二人的極大不安。
之前他們從未想過義忠親王可能會有如此一招,他們還以為如果皇上一直不醒,義忠親王可能會堅持要監國,甚至提出一些妥協條件,比如先確定某位皇子儲君,然后他再來監國,在牛繼宗的宣府軍東進失利之后,會不會就放棄了這種想法,但現在看來真的有些小覷了義忠親王的野心。
但同時他們又覺得義忠親王似乎不可能有如此大膽忤逆的想法,畢竟江南的軍力孱弱不堪,如果真的那樣,那就真的只有來一場“靖難之役”,不過那個時候以北伐南方向不變,但是叔侄之間的結果就要倒回來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