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就是一個時辰前,也剛到吏部這邊兒。”瑞祥有些著急,跟著馮紫英這么久,多少也明白牛、王、史、賈這幾家的關(guān)系,而自家大爺又和賈家淵源甚深。 “是全數(shù)查抄么?”馮紫英定了定神,放慢腳步,前面就是馬車,馮紫英含笑和一個正準(zhǔn)備進(jìn)吏部公廨大門的同僚點頭示意,對方見馮紫英主動打招呼,也就停下腳步:“馮大人去部里辦了事兒?” “是啊,夏大人也剛回部里?”馮紫英站定,和對方拱手行禮,“剛?cè)チ松袝笕四抢飬R報了一下工作,可能下一步還得要勞煩夏大人呢。” 夏嘉遇,松江人,吏部文選司的員外郎,應(yīng)該是高攀龍的心腹。 “哦?”夏嘉遇也有些驚訝,據(jù)他所知這位小馮修撰和尚書大人并無多少交情,倒是和左侍郎柴恪關(guān)系匪淺,還以為他是去找柴恪,沒想到卻是去見了尚書大人,看樣子還真有什么事情,“若是需要夏某做事,只要尚書大人安排,自無不可,不知道是什么事兒?” “可能夏大人也知道,順天府下轄諸州縣,南京偽朝起事以來,已有二人悄然辭任南行,但諸多事務(wù)卻又耽擱不得,所以我專門向尚書大人稟報,懇請吏部能盡快補(bǔ)任到位,這還要請夏大人多關(guān)照了。” 夏嘉遇也知道這事兒,南京那邊前些日子舉旗,立即在大周各地都掀起了一波投效風(fēng)潮。 按照南京偽朝那邊的意圖,就是北地的官員只要愿意去南京的,都要官升兩家擢拔任用,而在湖廣、西南和兩廣的,則力求他們暫時留任,以待后續(xù),不過還是有不少兩廣、西南那邊的官員辭任往南京跑,而北地這邊就更多了,幾乎都是江南出身的士人。 谷茮 “此等情形不僅僅是順天府,北直諸府都為數(shù)不少,另外山東、山西、陜西也是如此,各布政司都已經(jīng)稟報上來,部里邊正在研究如何應(yīng)對。”夏嘉遇點點頭道。 一下子少了數(shù)十上百的官員,而且不少都是一地主官,的確還是給北地帶來不小的影響和沖擊,也需要盡快拿出方略來。 “夏大人,別的地方我管不著,但是順天府的確耽擱不得,您知道這旱情影響,我得到的消息,大同、太原和保定、真定那邊的災(zāi)民已經(jīng)開始躁動,估計都有要往京師來的架勢,或許就是下一個月,這京師城就要迎來第一波流民,所以得早做準(zhǔn)備啊。” 流民其實和這幾個縣沒啥關(guān)系,流民就算是要來,那也是奔著京師城而來,也是宛平和大興二縣的事兒,大城、東安以及密云隔得太遠(yuǎn),毫無瓜葛,不過馮紫英也得要把這些事兒合在一塊兒說,以顯示順天府的艱難。 不過夏嘉遇也不是好糊弄的,笑了笑:“大興和宛平可沒缺人啊。” “呵呵,是沒缺人,但是缺糧啊,流民來了怎么應(yīng)對,東安和大城二縣的秋糧賦稅若是耽擱下來,上繳戶部和工部的賦稅要到拖下來,這府里邊應(yīng)對流民的準(zhǔn)備也要受影響啊。”馮紫英樂呵呵地應(yīng)道。 夏嘉遇也笑了起來,這個小馮修撰反應(yīng)倒是挺快。 不過人家說得也有道理,這賑濟(jì)用糧朝廷能幫補(bǔ)一部分,但是不足的還得要順天府自己想辦法,這位小馮修撰剛剛署理府務(wù),肯定是想要在朝廷面前顯露一番的,那就得賣力表現(xiàn)了。 當(dāng)然這是好事,住在京師城里的人誰都不愿意四方流民蜂擁而來,弄得京師城里治安混亂,糧價一日三漲,別說普通老百姓,便是尋常官員也吃不消。 “嗯,既然馮大人已經(jīng)向尚書大人匯報過了,只要有尚書大人指示,文選司這邊肯定會盡快辦理。”夏嘉遇笑著點頭。 “那就拜托夏大人了,改日夏大人撥冗來我們順天府,當(dāng)備薄酒一杯,……”馮紫英也熱情相邀:“屆時我再將禮卿公袁可立)和伯達(dá)公(陸彥章)也請到一塊兒,小酌一番,不知意下如何?”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