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馮紫英倒也知道這丫頭本來就是一個冷淡性子,平素話也不多,唯一的愛好就是畫畫。 一番寬解之后,馮紫英自然不能像對探春和湘云那般,這丫頭才十五歲,但已經有了幾分小美人的味道,不過馮紫英卻沒有其他心思,起碼現在是沒有的。 未曾想惜春在聽完馮紫英的一番安慰話之后,并沒有多說什么,一直到送馮紫英出門時才幽幽地問了一句,問那一日在凹晶溪館里的賞月宴時,馮紫英所作的那首詩是因何而觸發靈感。 這個問題問得馮紫英目瞪口呆。 他沒想到過了這么久,惜春這丫頭居然都還記得這樁事兒。 沒錯,當時他的確是看到了惜春淺笑隱隱,和電影《倩女幽魂》里的小倩,也就是王祖賢的扮相有幾分掛相,所有陡然間才會靈思迸發,吟誦了那首詩。 很顯然這丫頭也是看到了自己“觸景生情”,激發靈感的那一眼,可能就產生了誤會。 準確的說也不算是誤會,自己也的確是看到了惜春的模樣才有了這份“靈感”,只不過這種“靈感”卻和惜春所想不太一樣,可現在自己能向惜春這么解釋么? 解釋也解釋不清楚不說,在這等時候,惜春都其他一切都不在意的情況下,卻要苦苦追索這個問題,其含義便是傻子都能明白過來,自己難道還要去破滅對方的這份寄托么? 馮紫英自忖自己做不到這般斬情斷性。 無奈之下,他也只能“坦然承認”,承認了當初的確是看到了惜春的笑容才會有這樣一份詩情畫意的綻放,才會作出那樣一首詩來。 即便是此時馮紫英似乎都能感受到那一刻惜春眼中綻放出來的瑰麗光芒,馮紫英可以肯定,只有深陷情網中的女人眼中才能有那種光澤,這讓他有些措手不及。 好在惜春在問了這個問題之后,一直到自己離開,也只問了最后一個問題,那就是這首詩的名字叫什么。 當時馮紫英并沒有給這首詩定名,因為想到本來就是剽竊而來,還要大模大樣的命名,未免有些不好意思了,所以也就躲了。 但此時,面對惜春那企盼仰慕的目光,“春思”二個字脫口而出。 惜春沒有在多說什么,只是喃喃自語般地念叨著“春思”二字,福了一福便和馮紫英道別了。 一直到現在,馮紫英都還有些忐忑不安,他不知道自己所作的這一切究竟是對是錯。 也許自己自以為是給人希望和寄托,最終卻可能給人帶來更大的傷害,但處于那種情形下,自己卻之能如此,因為他不知道未來的一切對于這些姑娘們究竟會是什么,多一分期望,總能在心底都多一分夢想。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