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那也還是有些不一樣的。”馮紫英搖搖頭,“馮家好歹和賈家也是世交,寶釵和迎春也都和賈家是親戚,我多少也算是沾親帶故了,若是不出手幫一幫,也會招人閑話的。” 馮紫英也不好深說,再說沉宜修大度,但女人在這方面上情緒也是說變就變,所以能回避最好回避,哪怕對方知道自己是有意避開,那也要比當著她的面說這些的好。 沉宜修似乎也意識到了一些什么,微笑不語,也不再和丈夫爭論,這等事情點到即止,丈夫也是有主意的人,也不會因為自己的話而改變什么。 ****** 文淵閣。 “自打大同那邊流民進京的消息傳開,五日內城里糧價已經又上漲了一成,照這樣下去,只怕要出問題。”方從哲澀著嗓子道:“流民現在還在路上,最早的一批已經過了房山,后邊最遠的還在紫荊關到易州一線,易州那邊有近萬人災民跟著,……” “京通二倉的糧食遠不足以把糧價壓下去,……”戶部尚書黃汝良臉色陰沉,“現在不是糧食本身的問題,而是一個預期的問題,大家都認定京中糧食不夠,所以大小糧商都是惜售囤糧,都想要等到糧價最高的時候再來出貨,可越是這樣,糧價就漲得越高,就算是我們京通二倉糧食全數拋出來也無濟于事,立即就會被嚇破了膽的民眾一搶而空,到那個時候價格會更高,……” 這京中糧商幾乎個個都是有些跟腳背景的,即便是朝廷官府也不可能逼著這些人把糧食放出來,而且一旦官府這么做了,那么這些糧商也有許多對策,大不了將鋪子里的糧食賣光,就掛出無貨的牌子,那只會更加刺激糧價。 “流民那邊疏導截留也很難,地方上也想盡了辦法,但是他們也無力解決這些人的就食問題。”齊永泰沉吟著道:“本身北直這幾個府這幾年就一直旱情不斷,幾無積蓄,加上今年大旱,自身難保,現在再遭遇大同那邊流民一裹帶,有這么大的流民規模其實也在我們預料之中,……” “京通二倉的糧食還是不能動,一來如明起所言,這個時候出售京通二倉的糧食毫無用處,而且只會增加民眾恐慌,繼續抬高糧價;二來這是壓箱底的,不到萬不得,不能動用,流民到時,還得要賑濟需要,所以還是要從其他渠道來想辦法。”李叁才看了一眼齊永泰,“順天府在大沽口新建了一批糧倉,儲存了不少糧食,我知道是紫英用于應對流民進京時賑濟用糧,但我們是不是可以……” 齊永泰忍不住皺眉,他就知道自己這個弟子在大沽口囤積的這批糧食會被人盯上。 當初馮紫英在永平府時就提及過,而且據他所知在榆關就有不少包括商人們自己建立的糧倉來囤糧,但當時的理由是主要要供應遼東和東蒙古地區,保持較大規模的儲糧很有必要,這個理由也十分充分,但當時永平府也自行建立了一些糧倉用于儲糧,只是規模遠不及商人們自用糧倉。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