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秋生,情況如何?”看著瘦了一圈兒的傅試進來,馮紫英放下手中的狼毫,沉聲問道。 “太混亂了,工部根本就沒有做好充分準備,這樣拖下去要出事兒!”傅試氣恨恨地道:“早就把方略遞交給了工部,但是上熱下冷,崔大人他們倒是十分重視,但是下邊具體做事的卻是推三阻四,陽奉陰違,第一批篩選出的流民六千余人已經安排到了大興那邊,縣衙里也做了準備,有人牽頭,有人布置,但是工部這邊遲遲拿不出修繕建設的方案來,而且據說節慎庫那邊也在扯皮,……” “節慎庫能扯什么皮?”對工部辦事的拖沓馮紫英早有預料,崔景榮擔任工部尚書時間不長,而且他本來就不是一個強勢的主官,所以工部做事效率不能指望太高,但節慎庫目前是比戶部銀庫還重要的所在,若是那里都要出問題,那這以工代賑消納流民的計劃就麻煩了,這是萬萬不行的。 “大人你該清楚節慎庫雖然是工部管理,但是主要供應內府使用,朝廷提出要臨時挪用節慎庫的錢銀和物資引起了宮里邊的強烈反對,其中二位監國都表示不能開此先例,由于掌管節慎庫的工部員外郎歷來是由皇上直接任命,所以現任工部員外郎劉世祿拒絕接受工部指令,節慎庫的守衛也是由勇士營和四衛營負責,所以工部到現在也沒法從節慎庫里調用錢銀物資,……” 傅試舔著嘴唇,有些艱難地介紹著節慎庫的情況。 馮紫英只知道節慎庫是屬于工部掌管,但是的確主要是供內府所用,也就是說這是皇帝內庫的一部分,而且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因為這是朝廷體系中的工部體系來完成收納的,而非像以往用礦監、稅監方式來直接收取。 礦監、稅監收取的礦稅既可以入節慎庫,但更多的還是直接進入皇帝內庫,就像是當年馮紫英在臨清時遭遇的民變,其實就是稅監在臨清設立關卡,收取關稅,結果導致民變。 但節慎庫不一樣,它是屬于朝廷體系一部分,有著大周律法規定的收取規則和渠道,只不過收取來的錢銀物資主要是供內府宮中使用罷了。 像節慎庫收取儲存的錢銀物資只要是白銀、鐵料、鉛、銅以及少量木材,每年工部四司以定額形式向各省收取料銀,按照永隆六年標準,每年收取的料銀大概折銀在八十萬兩左右。 由于這部分錢銀物料主要是供宮中內府使用,在元熙帝期間,宮中奢靡,揮霍無度,是從無結余,但是永隆帝繼位之后,以永隆帝相對節儉的性子,基本上每年都能有二三十萬兩銀子的結余,至今估計節慎庫的結余應該在二百萬兩銀子以上,對于當下的朝廷來說,這可是一筆不小的收益。 “會有這種事情?一個工部員外郎,就能攔阻朝廷的決策?”馮紫英覺得不可思議。 “大人,劉世祿是皇上任命的,這是本朝慣例,類似于兩淮巡鹽御史一般,須得要皇上點頭,方能任免。”傅試也很無奈。 “那也就是說只要劉世祿不答應,朝廷就束手無策了?”馮紫英覺得太荒謬了,“吏部和工部怎么說?” “工部那邊還在勸說劉世祿顧全大局,但是劉世祿以二位監國都不同意為由,表述恕難從命。”傅試回答道。 馮紫英怒極而笑,“成千上萬的流民現在就擁堵在城里城外,還有數萬人在源源不斷地蜂擁而至,就因為這么一樁稀奇事兒,如此大計就被擱下了,我真不明白這戶部和工部一幫人究竟在干什么?這得窩囊到什么程度才能有這種事情發生。”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