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爺,奴才之前就找人打探過了,這邊的全是山西過來的,蔚州、廣昌的居多,都是挨著保定、真定這邊的,那邊旱情嚴重,許多老百姓過不下去,都只能往這邊兒跑,據說來了好幾萬人呢。” 舒爾善是阿拜帶來的人,也來了漢地兩年了,不過口音還沒有改過來,但腦子卻是很靈光夠用,冒充遼東那邊跑單幫的藥材販子像模像樣。 照理是用不著自己親自出來查探的,但閑著也是閑著,阿拜更愿意出來實打實地查探一番,看看當下大周南北對陣,戰事將起的情形下,京畿這邊形勢究竟如何,對建州女真來說,是否有機會,而不是坐在屋里聽下邊人打探。 “究竟有幾萬人?”阿拜皺了皺眉,三萬也就是幾萬,九萬也是幾萬,差距大了去。 “聽說是六七萬人,還在保定、真定那邊裹挾了一些過來,總共能有十來萬呢。” 舒爾善算是精細人,知曉自己這位爺素來謹慎,每一次向家里報告這邊情況時都是格外講求細致準確,不肯糊弄了事。 阿拜默默盤算了一番,若是十多萬人,對整個京畿周邊壓力也不小了,而且今年整個大周北地都是旱情連連,只是各地程度不同而已,但是歉收卻是普遍性的。 前日他去了通州,甚至還專門到了天津衛去了一趟,親自實地查探情況。 漕運徹底中斷無疑,這等情況下,京師百姓官民所需物資如何保障必然是一大問題,越是往后應該越是嚴重。 可現在大周還在抽調薊鎮軍和山西軍準備南下,加上從陜西過來的西北軍準備進攻山東,他們哪里支應得起? 難道要就地就食?地方上豈不是要一片大亂? 阿拜皺起眉頭,他知道這里邊肯定有些問題。 他也聽說了,永平府那邊榆關港開港,現在很是紅火,不少南邊兒的船只走海運北上,但是冬日里海邊封凍,根本不可能運送多少,起碼要二月份去了,才能徹底解凍,而且榆關港他知道兩年前還不過是一個破爛不堪的小漁村,能有多大變化? 可從科爾沁人那邊得到的消息,內喀爾喀人、科爾沁人、海西女真乃至察哈爾人東部所獲物資盡皆是從榆關港輸入進入東蒙古草原上,甚至遼東鎮在遼西走廊上的廣寧、寧遠諸衛補給也都是通過榆關港,這就讓他有些震驚了。 什么時候榆關港一下子變得如此重要了?而且榆關港還就在山海關下,如果榆關港真的變得這樣繁榮,這就意味著整個遼西走廊不再需要從京畿走陸路運送物資補給,這起碼要減少七成以上的運輸成本,這一點簡直是太利好大周遼東鎮了。 可就算是榆關港開通,但從榆關運糧到京師仍然有幾百里地,陸路運輸一樣不方便,損耗大,單單是一個榆關港能支撐得起整個京畿需求? 阿拜還是覺得在漢地這邊的消息來源不夠寬泛,只枯守在京師城里顯得太過狹窄,許多消息都是支離破碎零散的,難以匯聚成一個完整的情報,所以沒法判斷出情勢的變化。 就像這北地大旱,流民涌入京師,按照以往獲知的情況,如此大規模的流民涌入,京畿早就亂成一片了,但是現在看到的這一切并非如此。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