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但這西安四衛就不能比了。 西安四衛和當年的京營有一比。可以說從元熙年間開始西安四衛就基本上沒有出過城打過仗,按照謝霞業的說法,關中平原本身就是陜西最富庶的區域,西安四衛就是作為陜西都司后備隊存在,這十多二十年都沒有打過仗,基本上是慢慢養廢了。 西安四衛從參將、游擊到守備、千總,基本上都是被原來的武勛子弟占據、這些人在西安城里養尊處優,每月的例行訓練基本上點個卵就算數,到后來甚至連點卵都走過場,讓長隨仆從去,下邊士卒們也都是有樣學樣,發展到后來,干脆就私自脫軍籍了。 從 永隆二年開始到現在,西安四衛原本應該是在籍在編士卒三萬五千人左右,但實際上只有一萬七千人,也就是一半以上,要么就是直接脫籍了,要么就是在籍不在崗,吃空餉。 這些脫籍者要脫籍就要付出一筆銀子,脫籍之后要落戶西安府各州縣,那就也得要一筆銀子。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陜西都司和西安府各州縣的官員們都是從中分走不少。 即便是剩下的這一萬多人中,也多是以老弱為主,多年未曾習練訓練,要說拉上戰場打仗,簡直就是笑話。 正因為如此,馮紫英的意思就是將這一萬多人要么直接轉入屯衛,攆到鞏昌府那邊去墾荒,要么就花銀子自贖,買斷軍籍,轉籍鞏昌府那邊去,而西安四衛從流民或者亂軍降卒中來招募,采取募兵制。 這涉及到重大的軍制改革,非同小可,但是馮紫英還是打算嘗試一下,起碼在面臨亂軍的壓力下,這個時候改革一下,朝廷那邊壓力也不會有那么大。 「大章,這也是迫不得已之舉,偌大一個陜西,我們手里不能只靠著越山營、突鋒營和摧城營三支機動部隊吧他們還肩負著追剿亂軍的重任,潼關衛被我派去渡河金了河東,平陽府局勢險惡,如果不出意外,我覺得平陽府和澤州都很危險,我必須要未雨綢繆,組建一支規模足夠大,戰斗力足夠強的衛軍作為預備隊。」 「大章,我記得你是寧鄉人吧,河津、稷山和絳州都已經落入亂軍之手,距離你老家可只有一步之遙,也是現在亂軍心思都在臨汾上,若是他們覺察到臨汾可能有南下的山西鎮邊軍,沒準兒就要掉頭就要去打寧鄉和吉州了,你就不擔心?」 鄭崇儉微微色變, 「紫英,莫開玩笑。」 「大章,你覺得我在開玩笑么?臨汾那么好打?亂軍不蠢,如果覺察到臨汾不好打,肯定要轉向,南線亂軍被我們攪局,司鹽城戰敗,折了銳氣,北線亂軍卻氣勢正盛,臨汾不好打,但又總得要有目標,鄉寧和吉州,曲沃和翼城,只怕都會是他們的目標才是。」 鄭崇儉其實也知道馮紫英所言是真,他只是下意識地不想接受這個殘酷的真相。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