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馮紫英去了陜西,但是肯定在京中還有「黨羽眼線」。 永隆五年那一科據說是最近四五科里邊最人才鼎盛的一科,馮紫英雖然不是前三甲,但是卻是聲譽最隆的一人,而且以他為首的北地士人和湖廣士人這兩幫人都簇擁在他身邊,以他為中心,形成了一個相當龐大的群體。 像現在的陜西承宣布政使司右參議練國事,鳳翔府同知鄭崇儉刑部主事方有度,兵部主事王應熊,東安知縣賀逢圣,大城知縣范景文,香河知縣吳甡,這些人都和馮紫英關系密切,來往緊密儼然形成了永隆五年這一科的小群體。 除開這一幫人,原來青檀書院中馮紫英的同學還有不少在永隆五年那一科沒有考中,但是在永隆八年卻都考中了進士,現在正在各部觀政,也就是今年觀政期滿,也將踏入仕途,一樣前途光明。 像許其勛、宋師襄、孫傳庭、陳奇瑜、傅宗龍、薛文周等人,包括永隆八年的狀元馬士英都是這一群體中的。 這樣一大群人中,也不完全都是北地士人,像賀逢圣是湖廣籍,方有度、吳甡和許其勛都是江南士人,馬士英則是貴州士子,但是他們都自覺不自覺地在馮紫英周圍,形成了以馮紫英為核心的一個群體。 現在朝中青年官員中大致分為三個群體,一個是馮紫英這個群體,以北地士子為主。 另一個就是以楊嗣昌為核心的崇正書院群體,像侯恂、侯恪兄弟,包括馮紫英的小舅子沈自征,馮紫英的老鄉但是卻和馮紫英格格不入的山東王象春,都在這個群體中。 另外一個就是以黃尊素為中心的,江南士人為主的群體,包括黃尊素、許獬、艾南星、汪喬年等人,這個群體勢力也不小,不過只局限于江南士人中。 見自己母親不愿意回答這個問題,張骦雖然年幼,但是久在宮中,也隱約知曉自己母親與其他幾個兄長的母妃們都不太和睦,而原因也不問可知,都是源于自己和幾個兄長未來的前途。 這卻是無法調和的矛盾,自己和四哥在青檀書院中關系再好,也絲毫不能改變未來二人針鋒相對的局面,這一點張骦其實是明白的,只不過他一直不太愿意去直面罷了。 「母親,四哥文才的確好,兒子現在還無法和四哥匹敵,但是兒子也一直在努力,書院里的教諭們對兒子還是很看好,相信再有幾年兒子一定能夠追上四哥,……」 張骦的話一下子就刺激到了郭沁筠的要害,她聲音驟然尖厲起來:「還等幾年?等幾年張骕早就坐上皇位,日后你我母子便是案板上的肉,任其宰割了,……」 「母親,四哥應該不是那樣的人,……」張骦吶吶道。 「哼,你怎么知道他不是那樣的人?在書院里邊隨便示好你兩下,你就被他感動了?口蜜腹劍,誰不會?」郭沁筠真有些恨其不爭了,骦兒還是太老實太單純了,「就算是張骦無此意,那梅月溪呢?她和為娘的勢同水火,你難道不知道么?到那時候,她會放過你我?」 張骦被自己母親一連串的逼問問得張口結舌,他本來就不是一個爭強好勝的性子,也訥于口才,和郭沁筠的性子一點兒都不像,見自己面前柳眉倒豎,臉漲得通紅,嚇得不敢作聲。 「骦兒,為娘這一切是為了什么?還不是為了你?」郭沁筠見自己聲色俱厲把兒子給嚇住了,心里也有些不忍:「可是你要明白,生在天家,這就是你的命,若是你不去爭,到最后就只能任由別人宰割了,你和為娘,到時候也許就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