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見郭正域還在思考這其中的利弊,馮紫英進一步道:「美命兄,這不僅僅是朝廷能收交易稅那么簡單,也不單純是為了這一次把這些產業能處理變現,我更看重的是如果用這種方式作為示范,日后如果有誰覺得自己身的工坊很有發展前途,需要錢銀來擴大生產,但是像銀莊借貸可能又會受到一些限制的情況下,是否可以將工坊轉化為股份來進行轉讓交易一部分,進而換取錢銀來擴大生產規模,這樣對于工商行業來說就多了一條融資渠道, 郭正域正在考慮,馮紫英突然拋出一個話題來:「我不知道美命兄有沒有注意到,北直隸的一些變化,以順天府和永平府為例,其工商稅收和關稅一直處于一種高速增長的態勢,永平府高速增長已經持續了四年了,其工商稅收已經遠遠超出了原來是幾倍于它的田賦收入,順天府的情況也差不多,現在受到帶動,河間府也有這種跡象,…………」 郭正域濃眉一掀,「紫英,你覺得工商稅收會取代田賦成為日后戶 部的主要收入?這恐怕不可能吧,或許一兩個特殊州府有此可能,但是從總體來說,田賦仍然遠遠不是工商稅收和關稅能比的,………… 「姑妄看之嘛,誰能想到日后工商業的發展能達到什么程度狀態呢?」馮紫英不以為然,「冶鐵業的發展已經讓鐵價下降了兩成,同樣鐵器的普及更刺激了更多需求,舉個簡單的例子,現在馬車都在用一種京畿鋼鐵軍工建材聯合體所生產的一種鋼彈簧片,疊加起來可以很少地減輕馬車車廂的震動性,讓馬車舒適度提高不少,速度也能提高不少,目前京師城了三成以上的馬車都在改裝這種彈簧片,生產這種彈簧片的工坊供不應求,而江南、中原、西北、湖廣各地的馬車甚至都還不知道這個新玩意,…………「 馮紫英滔滔不絕,「又比如,新式大型帆船規模增大了許多,排水量、運載量都增加了很多,這也使得船上所需要的鐵料大幅度增加,尤其是戰船上很多重要部位都需要敷設熟鐵裝甲,防止在戰斗中被敵軍戰艦擊傷,……」 郭正域大略明白馮紫英的意思,工商業的發展會催發出許多意想不到的需求,但他還是覺得馮紫英的這些設想過于樂觀,或者說還是有些不切實際。 和老百姓從田土里刨食兒的需求相比,工商業的產出始終還是隔得有些遠,似乎缺了工商業大家也餓不死,可離了田土,那人就得餓死就得凍死,這一個觀念在絕大部分人心中是根深蒂固。 不過他也認同馮紫英的一個觀點,可以姑妄看之,等一等,很多事情多看兩年,就能覺察出一些端倪來了。 郭正域花了兩三天才算是把馮紫英的這一構想弄明白大概,不得不說馮紫英這個設想還是很有可操作性的,起碼拿吳淞口船廠來做一個試點還是很有必要且有意義的。 做好這一樁事兒不僅僅是為了收回吳淞口船廠這六十萬銀子,而且還可以開辟一條新路,這價值一千萬的各種營生,起碼還能催生出幾個類似的「股份制企業」來。 比如周家被一網打盡之后,遺留下來的船隊和船員,以及已經做熟了的航線,誰來接手都能迅速盈利,比如江都航運大亨朱氏,南京另外一個原來被周家同樣打壓得抬不起頭來的航運家族岳家,乃至安慶府數代航運為生焦氏家族,都表現出了濃厚興趣。 如果能夠以吳淞口船廠做為試點,在這一批產業中好生挖掘和整合出三五家較為成熟合格的企業來進行股份制改造,推出到未來成立的交易所里進行交易,哪怕是在收益上稍微低一些,馮紫英和郭正域覺得都是可以接受的。 為此馮紫英也早早就給朝廷去信,希望朝廷能夠增派一名商部的官員來,對這些產業的發賣和整合做一個梳理安排,雖然在信中語焉不詳,但朝廷顯然對馮紫英的建議還是十分重視的,派出了以商部右侍郎畢自嚴為首的一隊人馬,專門為此事南下南京。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