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馮紫英也覺得自己有點兒夸張過分了,之前一門心思想要提賀逢圣與范景文謀升遷,現在升遷了,卻又覺得會影響北直隸那邊局面了。 「行了,朝廷自有安排,這一輪調整,朝廷和南京這邊也商計過,同時也和刑部都察院那邊溝通過,不說是萬全之策,肯定也都考慮過。」柴恪擺擺手,「文廷壽調任河間同知,袁萬泉調任保定同知,你不是一直擔心北直這邊的白蓮教么,這兩人既然也是經歷過陜西民亂而打拼過來的,那正好,就來應對一番,以防萬一。」 馮紫英非常滿意。 文廷壽和袁萬泉沒來江南是對的,這二人就在粗糲的陜西,驟然來精細的江南未必適應,但是放在北直隸卻很合適。 同為北地,但保定和河間都是燕趙大府,民風驍悍,正需要這等鐵腕手段的同知來整治,尤其是在白蓮教也在北直隸相當猖獗的時候。 這就基本上把馮紫英拜托全數考慮到位了。 當然并沒有像馮紫英最初打算的讓文廷壽和袁萬泉到揚州寧波這種江南州府,但到北直隸 無疑更合適。 柴恪在這方面考慮更周全。 「多謝子舒兄了,委實要比小弟考慮更妥帖周全一些。」馮紫英真心實意的起身作揖道謝。 「好了,文廷壽和袁萬泉二人的履歷我也看過,的確也都是務實做事之輩,否則河間和保定這等地處京畿腹地的大府我也不敢推薦他們他倆。」柴恪捋須,「紫英,你去陜西一趟,時間雖短,但是觀人的本事卻不差,那潘汝楨、許俊陽也都是能做事的好手,也就是他們新任不久,不然我還真想把他們放在北直山西這些地方來,....." 很顯然柴恪對當下吏部的一些安排還是不太滿意。 高攀龍自命清高,性格清峻,喜好高談務虛,和柴恪性子并不太合拍。 好在柴恪頗知進退,所以還算能相處,但要說有多么默契親近,就說不上了。 「存之公其實并不太適合吏部,禮部其實才最適合他。」馮紫英聳聳肩,很隨便地道:「或者進內閣當個大學士,也不錯,但在吏部,以瑣碎事務為主,存之公心高氣傲,未必耐得住這種日子。」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