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沉宜修的話觸動了馮紫英的心思。 兵部侍郎的確是最容易立功的,當然也是風險最大的。 無論是鎮撫陜西,還是遼東督師,都是扛著巨大風險壓力去的,稍不留意就可能深陷泥潭,甚至兵敗解職。 江南一戰更不用說,那很有點兒提著自己仕途前程去搏一把的,所以朝廷諸公很是認可兵部這一回“獨走”的擔當。 而作為發起者的馮紫英也被內閣諸公視為是“講政治顧大局”的典范,因此受益良多,哪怕一時間無法顯現出來,但是諸公都是記在心上的。 至于說什么誥命、勛官之類的賞賜,那不過都是小意思,舉手之勞而已,不足掛齒。 或許對別人來說,擔任兵部侍郎還真不一定是個好去處。 袁可立算是朝中文臣知軍的佼佼者了。 出任山西巡撫,終于加掛了兵部右侍郎職銜,看似實至名歸,但現在都還沒把山西之亂擺平,以至于朝中對其詬病質疑不斷。 弄得張懷昌現在都有些懷疑當初舉薦袁可立出任山西巡撫是不是一個錯誤選擇了。 不過馮紫英還是知道袁可立的能耐的,不是每一個人走上舞臺就能立即綻放光芒的。 袁可立雖然在兵部任職多年,但是真正獨擋一方征戰這還是第一遭,給他一些時間適應,他應該是可以解決問題的。 但也由此可以看出,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勝任兵部侍郎,尤其是右侍郎這個職位的,袁可立這樣的杰出人物都這般艱難打熬,其他人呢? 可這對于馮紫英來說似乎就是易如反掌之事了。 遼東到江南,兩年之內,連立大功,甚至逼得朝廷不得不考慮這樣連續立功,加官進爵的事兒該怎么辦了。 就目前整個朝局日趨穩定的情況下,也就還有一個白蓮教的內部隱患,朝廷顯然是不太愿意再讓自己再在兵部右侍郎位置上繼續干下去。 萬一白蓮教局面又緊急起來,讓自己去滅火,一旦撲滅,那又該怎么酬賞自己? 想到這里馮紫英自己都覺得有些好笑,自己一己之力逼得朝廷都得要考慮這些問題了,也不知道是喜事還是可笑可悲? “那賢妻覺得為夫下一步可能去哪里?”馮紫英歪著頭一邊逗弄著女兒的發髻,一邊問道。 “這妾身如何能判斷得出來?”沉宜修搖搖頭,但隨即又遲疑著道:“聽說顧閣老對朝廷把他留在江南很是不滿意?” 馮紫英一驚,下意識地坐直身體,“你是說朝廷可能會讓我出任江南巡撫?” 沉宜修再度搖頭,“短時間內肯定不會,顧閣老才道江南幾個月,好歹也得要把后續事情處理得差不多,把江南巡撫衙門架子搭起來才行吧,南京六部這么廢置了,繁雜的事務,沒個像樣的衙門怎么處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