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仇士本那邊如何處置?”馮紫英問起這個問題。 “內閣諸公還沒想好,不過這算不上什么事兒,薊鎮軍都進京了,他們難道還能鬧出多大陣仗來?”張懷昌一臉不屑,“我倒是希望仇士本明智一點兒,不要拉著一萬多兒郎陪葬。” “不會,仇士本要那么干,只怕手底下立馬就得要兵變把他宰了,現在仇士本無外乎就是和手下商量如何爭得一個更好的結局罷了。”馮紫英太了解這些武人心思了,“看吧,鐵定是他手底下那幾大金剛會給朝廷求告希望給仇士本一條活路,然后就是他們愿意交出兵權,保得一家人性命,……” “哼,要價倒是不小啊。”張懷昌冷笑,“一幫武夫,也敢要挾朝廷,真以為離了他們朝廷就沒法活了?犯下彌天大罪,不思如何悔過,卻還來這一手,可惡!” 這是文臣們的直覺,沒有誰理會這些武人想什么,在文臣們看倆,這些人都是罪大惡極罪該萬死,但問題是始終要解決這幫人的問題。 這幫人數量不小,哪怕是發配流放都會帶來巨大的風險。 “可是懷昌公,這些士卒都是受了仇士本這幫人的蒙蔽,這可是上萬人,如何處置,朝廷要有一個周全的考慮才對,他們可不比那些民亂叛軍,純粹是為了求活,這些人戰斗力都不差,若是無處可去,或者處置不當,還會釀成大患。” 馮紫英的提醒讓張懷昌也有些頭疼,“那紫英你的意思呢?” “一萬多人,不可能都流放,可以分成幾部分,一部分純粹是被裹挾進來的,可以不予追究責任,還有一些首惡分子,恐怕朝廷要予以嚴懲,另外還有部分介乎于這兩者之間的,可能數量也不小,可以考慮編入墾拓團贖罪,東番、蝦夷、苦兀、呂宋、舊港,都可以去,……” 馮紫英的提議讓張懷昌有些心動,“這個出海墾拓,算是一個什么性質?流放?” “應該比流放要輕松一些,起碼他們的自由是得到保證了的,但是要論環境就未必了,所以五五開,看個人怎么看了。”馮紫英解釋道:“現在東番、蝦夷和呂宋是最需要大量人手的,蝦夷這邊剛開始介入,和日本那邊還有一些糾紛,需要這些軍中武夫出身的角色去,東番和呂宋那邊也差不多,只是氣候不同,蝦夷冬季苦寒,東番和呂宋則是酷熱,……” 認真思索了一番,張懷昌覺得馮紫英的這份建議還是很具有可操作性的。 一萬多軍士,不比那些只是求活的亂民,如何處理的確要慎重,出海應該是最合適的。 給予一定年限限制,比如三年五年之后表現良好就可以回來,而且墾拓也有發財機會,未必不能吸引到這些人。 “紫英,你擬一個條陳出來,我看一看,如果可以的話,可以遞交到內閣計議一下,我覺得可行,也能免除許多后患。”張懷昌做了決定,也算是替西北軍騰出名額來好做安排。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