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對于葉向高的提議,眾人都相顧竊竊私語。 “進卿兄,山東目前局面還有無必要設巡撫?無此必要了吧?”顧秉謙皺著眉頭問道,這葉向高還要護著袁應泰? 葉向高搖了搖頭,“我的意思是大來去擔任山東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巡撫一職就不必設立了。” 按照大周傳統京官改任地方官,自動晉升一到三級,比如正三品侍郎如果改任地方,最起碼也得是從二品左布政使,而且還會被隱隱視為貶謫,而如果是從二品的布政使要到朝中任職,擔任正三品侍郎,那就是了不得的升遷,很多時候都只能人從三品的官員。 袁應泰到山東布政使司擔任左布政使,實際上也就是一個貶謫了,這也是朝廷對北直隸的軍務表現極為不滿的一種懲罰,沒有直接革職查辦已經算是網開一面了。 葉向高也不愿意懲處袁應泰,但是袁應泰的表現實在是太糟糕了。 地方上和地方各府州官員關系處不好,軍隊上和軍隊武將們格格不入,一味埋怨責怪他人,卻不思自己的問題,都察院那邊也對其的一些表現反響很強烈,認為他剛愎自用瞎指揮,導致戰機貽誤,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損失。 如果不給袁應泰以處理,很難服眾,所以干脆葉向高主動提出讓其到山東地方上去,這樣也可以避免都察院的猛烈抨擊,現在山東躲過風頭再說。 “飛白從未去過遼東,這樣驟然前去,合適不合適?萬一遼東戰局有變,我很擔心難以扭轉,誤了大事啊。”張懷昌不太看好熊廷弼去遼東。 他一直認為該由馮紫英重返遼東,也只有馮紫英才能壓得住遼東那幫人,畢竟遼東是其父坐鎮過幾年的,而且他前期在遼東那一戰打得相當漂亮,力挽狂瀾,在遼東的威望一下子就確立起來了,連趙率教、劉鋌、杜松和祖氏兄弟都對其十分信任和尊重。 熊廷弼雖然在山東也打得不錯,但是一去這樣一個陌生地方,短時間內能折服趙率教他們如臂指使么? “懷昌,現在遼東局面還算正常,所以我們此提前讓飛白去,讓他盡快熟悉,遼東戰局固然重要,但我們不能總寄托在一個人身上,那樣更不利于統籌大局。”葉向高提醒道:“何況北直隸這邊的情況更為糟糕,紫英素來以救火著稱,從陜西到遼東,他不都是承擔起這個責任么?他年輕,正好辛苦一些,多跑一跑。” 葉向高這么說,張懷昌倒不好在說什么了。 隱含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不能讓一個人老是掌握同一批武人,那樣很容易形成尾大不掉。 “山西局面其實也已經穩定下來了,進卿兄,我建議由稚繩來統一應對蒙古人可能發起的挑釁,包括山西鎮、大同鎮、宣府鎮、薊鎮邊境這一帶的戰事都由稚繩來統管,讓稚繩暫時擔任宣大總督。”李三才也提出自己的建議。 這個建議立即得到了葉向高、方從哲、齊永泰以及顧秉謙等人的贊同,如果是馮紫英在這里就會感受到文臣們對武人的深深忌憚。 老爹想當宣大總督就是各種阻礙,而孫承宗一被提名宣大總督,就毫無阻礙,所有人都贊同。 而孫承宗一旦擔任了宣大總督,日后必定就要在進一步,也算是變相阻擊了馮紫英希冀圖謀兵部尚書的意圖,讓孫承宗接任兵部尚書就更合適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