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不過既然打定主意跟著對方,他也就沒有遮掩什么,他看好和追隨的是馮紫英這個人,而非馮紫英士人文臣的身份。 “除非皇帝全力支持您,可現在的皇上不行,得有一個像當年元熙帝時候的皇上全力支持您,您才能拂逆和逆轉首輔的意志,……” “永隆帝的時候都不行?”馮紫英再問。 周培盛搖了搖頭:“能做到說一不二,連內閣諸公都沒法扭轉的,只有元熙皇帝前一二十年,到元熙三十年之后,便是元熙帝都做不到了,那時候皇帝心思都不在朝政上了,成日里琢磨下江南奢靡淫麗的滋味了,而士林文臣聲望日益高隆,內閣首輔越來越強勢,而且也越來越齊心,嘿,起碼是在對待皇帝的時候,內閣諸公都很齊心。” 馮紫英啞然失笑。 這或許就是士人們的心性,很難和皇帝有著共識。 看看以帝黨身份出現的張景秋,以及有帝黨傾向和嫌疑的顧秉謙和李三才,還不是要表明和皇帝劃清界限的態度,至于說真實態度和后來轉向那又是另說。 這周培盛還真敢說,不過大概也就只有在自己面前這么一說,也算是一個表忠心的姿態吧。 可換皇帝就能有作用么?以現在朝中內閣和士林文臣們的勢力,換誰都沒啥用吧? 而且馮紫英也不認為萬統帝幾個兒子以及永隆帝的幾個兒子上位就能敢和內閣斗,或者說敢支持自己與內閣諸公斗,還不是只能夾著尾巴小心做人,看看有沒有機會熬出頭。 “培盛,你這話小心被諸公聽見,那可誰都保不了你了。”馮紫英打趣道:“要說,我也算內閣一員呢?!? “大人,老奴心里清楚,不過老奴說的也是實話,內閣諸公齊心協力,那就其利斷金,但是內閣諸公如果各有打算,那就問題大了,尤其是在一些需要決斷的緊急事務,或者是一些涉及長遠和宏大事務,須得要有果決者獨立決斷,而不能受外人言語左右,可內閣這種機制,很容易陷入議而不決的困境。“ 周培盛一番話,很有些見地,也讓馮紫英頗為觸動之余,對這個太監刮目相看 昔日四大太監,周培盛敬陪末座,但能坐上這個位置,還是有些本事的。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