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馬士英他們這一科的青檀書院學子表現不錯,馬士英、陳奇瑜、傅宗龍、孫傳庭、薛文周、宋師襄等人,也都開始閃耀自己的光芒。 王應熊、馬士英、傅宗龍這三個西南士人的代表,是從元熙三十六年后一直到萬統年間西南士人表現最為出色的三人,好巧不巧,馮紫英也王應熊、傅宗龍都是青檀書院同學,但傅宗龍永隆五年未能考中,不得不等到永隆八年才和馬士英一道考中。 王應熊與馮紫英關系密切,馬士英現在也和馮紫英關系十分親近,反倒是傅宗龍與陳奇瑜關系密切,還處于這個團體的外圍,也引來與陳奇瑜交好的鄭崇儉和孫傳庭的批評,同樣王應熊也在指責傅宗龍不識抬舉。 馮紫英也知道自己不可能贏得每個人的喜歡和支持,但是像陳奇瑜和傅宗龍這種因為抹不下面子而刻意和自己拉開距離的就未免有些不必要了, 當然他也知道要化解這其間的心結可能也要一些時間和機緣,他到也不在意,不過倒是一幫同學很是著急,一直在其中斡旋促成。 除了在書院中年齡相仿關系一直比較親近密切的同學外,像比馮紫英他們這一批年齡要大一些的同學,其實現在也在有意無意地向馮紫英他們這個群體靠攏,如方震孺、宋統殷、葉廷桂等人。 宋統殷和葉廷桂都是北地士子,一個是山東即墨人,一個是河南歸德人,方震孺則是南直壽縣人。 在馮紫英入仕初期,雖然相當驚艷崛起,但是對于如宋統殷和葉廷桂等人來說,他們卻無意去攀附馮紫英。 畢竟你再驚艷,也不過就是一個翰林院修撰,再后來你當永平同知也好,順天府丞也好,對于同為進士出身的他們來說,這四五品官員,還是地方上的官員,他們內心是不怎么瞧得上的,哪怕知道馮紫英未來不可限量,但對他們當時來說意義不大。 不過當馮紫英開始步入都察院掛任僉都御史和兵部右侍郎巡撫陜西時,就由不得他們這一幫年齡要把馮紫英大七八歲的同學不正視了。 都察院僉都御史是正四品,兵部侍郎是正三品,哪怕是掛任,可能都是很多進士一輩子難以企及和無法攀越的,但馮紫英只用了十年時間就走上了。 再后來以都察院都御史身份平江南,定河北,剿撫遼東,正二品了,就真的只能讓人仰望了。 當馮紫英正式入閣成為大周最頂級的那幾個人之一時,沒有哪位同學不以是他的同學為榮,沒有哪位同學可以無視這一層關系。 再清高,也沒讓你做什么屈辱折節之事,就是聯絡一下同學感情,這很難么? 或許還有人抹不下這層顏面,但極少,而且毫無意義。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