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巴拉望的墾拓進入了高速發展期,但馮紫英很清楚巴拉望容納不了多少人,安南、舊港這些才是未來。 不過現在的巴拉望島周圍仍然還有一些大有可為之地,比如班乃島、棉蘭老島這些對稻米生產有著良好水熱條件的地方,佛郎機人正在擴張,但是他們力有未逮,正是安福商人們的好機會。 南洋有太多的島嶼了,水熱條件好,隨隨便便一個島嶼縱然比不上東番,但也相差不多。 隨著對南洋的探索日益深入,現在南洋最詳細的地圖已經擺在了戶部、兵部、工部、商部、農部的桌案上,如何來進一步加強拓墾,也成為大周朝廷的一項國策指向。 隨著大周進入了安定期,人口的爆發式增長已然不可避免,那么如何解決這些人口增長帶來的生計壓力,除了在農作物上下功夫,外遷拓墾已經成為一條國策。 馮紫英很重視安福商人,因為他很清楚未來幾十年,大周無論是對外商業發展需要,還是內部人口壓力,都不得不迫使朝廷走向擴張之路,向北向西是戰略需要,但是向南則是人口壓力使然。 北面的遼東還行,再往北,要說能容納多少人,就不現實了,西邊也一樣,除非徹底解決葉爾羌國,進入到費爾干納盆地,或許還可以吸納一部分人口,但這沒有二三十年的經營,估計很難控制那一區域。 相比之下,這南洋就要容易得多。 三大水師現在無用武之地,朝廷已經在質疑花費大量銀子在這上邊的必要性,那么水師南下為遷民護航和開辟新領域,就是必然的了。 拓墾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里邊需要周密的規劃和部署,涉及到太過瑣碎繁雜的事項。 安福商人經營這么多年,已經輕車熟路,換一撥人來做,幾年都未必能上手。 所以馮紫英尤為看重這個群體,尤其是這個群體培養出來的大批經營人才。 “回大人,我們素來尊重官府的律法,東番情況可能較為特殊,官府新來之人可能有些方面不太熟悉,所以多有征求之意,但我等都是實事求是,為官府建言獻策。” 劉克定的回答讓在座商人們都笑了起來,這話說得漂亮,但是不能掩蓋安福商人在東番的影響力。 不過這也難怪,新設府,去的官員啥都不清楚,不知能依靠安福商人來慢慢熟悉,還能怎么樣? “克定,你們江西人也可以選拔一些信得過的人進入官府嘛,進士不現實,舉人呢,秀才呢,白身也可以嘛,這樣不就相得益彰?”馮紫英悠悠建議道:“另外朝廷將來有意要在科舉上有所改革,不能只考經義和時政,要加入格物、商算和律法,……” 振聾發聵,一時間眾人盡皆起立。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