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字卷 第八百二十五節 心態漸變-《數風流人物》
第(2/3)頁
柴恪的觀點和崔景榮相似。
馮紫英與其私交更為密切,但是這不是他支持馮紫英為帝的理由,只是處于這種情形下,好像也別無選擇,若是要人冒自身和一大家子性命危險來反對,柴恪覺得自己也很難做到,所以這種情形下,馮紫英真的登基為帝,也并非完全無法接受。
相比之下徐光啟心態就要比崔景榮和柴恪要開放得多。
他本來就是一個較為純粹的學術性官僚,對士人身份并沒有那么太在意,否則也不會信西教。
在他看來馮紫英很多觀點和他十分投緣,而且他也很贊同馮紫英一些在很多人看來十分激進甚至離經叛道的政策,比如科舉改革加入格物財計,所以從內心來說徐光啟認為馮紫英登基為帝只會讓未來更光明美好。
見二人都沉默不語,臉上糾結的神色卻是清晰可見,徐光啟也能理解二人的為難,便道:“你們二位可能難處更大,若是沒有選擇的余地,便由我先來表態吧。”
崔景榮和柴恪大為震驚,“子先?”
“我沒你們那么顧慮,虞臣也好,伯輔也好,孟暗也好,他們本來對我也沒多少好感,我也不需要獲得他們的認可,真不讓我當這個閣臣,我回去自己繼續琢磨格物,更悠閑輕松,沒準兒還能做更多的事情。”徐光啟坦然道:“從我內心來說,紫英真的登基為帝,我反而覺得是好事,可能抱有這種心態的人不少,只是他們都礙于這樣那樣的原因無法啟口,更不敢第一個開這個口,那就不如我來打破這個禁忌,也好緩解他們的尷尬和壓力。”
徐光啟的這個態度說實話讓崔景榮和柴恪都松了一口氣。
若是徐光啟率先主動愿意奉馮紫英為帝,那崔柴二人壓力就大減,哪怕隨后也附和,起碼不至于招來其他士人太多攻訐,徐光啟可以不太在乎這些,但他們倆現在隱隱是北地和湖廣士人領袖,卻不能不在意。
沉吟了一下,崔景榮才道:“子先,你這么做,可得要做好招來漫天謗責的心理準備啊。”
“我有這個考慮,不過有些人是明罵實喜,說不定罵一陣后,還非要跟著我一樣,甚至我覺得也許局面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糟糕,真正死硬頑固的,也許沒有我們預期的那么多,識時務者為俊杰這句話,也許用在這個時候正合適。”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