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2768章 癸字卷 獨夫之位,身處其中 的確,現實總比想象的更滑稽更荒誕更讓人意想不到,起碼馮紫英是這樣認為的。 在他看來,這如同兒戲一般的禪讓和黃袍加身顯得太過草率和粗糙了,宣順帝幾如逃脫牢獄一般的禪讓,顧秉謙和湯謬等人阿附諂媚,直接就摧毀了原本還繃著想要保持氣節的文臣們心理底線。 一人傾,萬人伏,顧湯謬三人作先導,而徐光啟更是泰然而拜,直接使得整個局面就散了。 緊接著崔景榮和柴恪也忸忸怩怩地拜了一拜,雖然三人都被馮紫英攔住了,但這一動作出來,也就意味著破缺。 緊跟上的事陸彥章、董其昌、張鼐和袁可立代表的松江幫,加上潘汝楨、傅試兩人也率先拜倒,然后就是李邦華、朱國禎、王永光等人了。 孫承宗倒是十分干脆,徑直一拜,表明了態度,然后卻又主動請辭。 這也開了一個先例,緊接著幾乎所有人都效仿,先拜,然后請辭,以示自己是為天下蒼生社稷著想而拜,然請辭則是表明自己并非為了私心權力,而甘愿致仕。 呼啦啦一大片人群起效仿,讓馮紫英也大開眼界。 大概是覺得這種方式是最能體現士人氣節的,既避免了刀斧加頸的風險,又展示了自己的風骨,甚至也保留了幾分余地。 畢竟致仕下野在士人中也是很正常的事情,重新起復也是慣例。 現在大家都致仕下野了,等到新朝成立,自然也還需要官員們來治理朝政。 新帝重新下詔找回朝中,假意問政,然后也就順理成章重新出山入仕了。 “所以這大家伙兒就都來這么一出,連自強公、子舒公都這么做了?”馮紫英有些無奈地癱坐在御座上。 奉天殿中燭影綽綽。 這個時候能站在此殿中的人,不問可知,可以說算是絕對的從龍鐵桿了。 顧秉謙、湯賓尹以及繆昌期三人也才剛剛離去。 這三人立下大功,但是論親近程度,或者說重要性,卻不及眼前幾人。 徐光啟,練國事,馮子儀,傅試,潘汝楨,以及周培盛。 徐光啟是閣老中率先表明態度的,雖然他信奉西教的原因讓他在士人中并不受歡迎,畢竟是閣臣,他這么一拜,為崔景榮和柴恪解了圍,使得崔景榮和柴恪跟著擁戴不至于遭受最激烈的攻訐。 可以說起作用絲毫不亞于顧湯謬三人的首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