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如果只是抱著利用完就扔的心思,或者說馮紫英仍然是士人身份自居,那么新朝就會相當危險,或者說很難長久。 現在看來紫英頭腦還是相當清醒,平衡文武關系就用戰爭來驗證,只要不斷在外部尋找到合適的目標,那么軍隊就永遠有用武之地,而只要軍隊有仗打,那文臣們就不能不容忍武人的存在,同樣只要軍隊一直打仗,那么武人就不會有太多心思放在內部,這樣的平衡也更容易達成。 當然這會帶來一個巨大的挑戰,那就是新朝財政能否支撐得起持續不斷地戰爭。 在這一點上,馮紫英也有考慮,隨著人口的不斷膨脹,這種究竟是人口紅利還是禍患根源,就要看你怎么來看怎么來用。 用對外征伐和墾拓來獲取更多的土地、糧食和商品和市場,在馮紫英看來應該是一個較為合適的路徑,起碼在自己這一生中,他覺得這條路徑是可持續的。 朝廷需要用財力來發揮人口紅利優勢,同時也消除這種人口膨脹可能帶來的糧食危機和就業危機,當然這種說法可能在很多人心目中還很陌生,但是太多無所事事的閑人存在肯定是一大隱患,這一點大家是公認的,那么用這一點來對沖戰爭需求,或許一條對策。 “紫英,總之你明白這里邊輕重就好,為父現在也很難對你的這些想法提供更好的建議了。”馮唐不無感觸,“牛王二人那邊,甚至軍中,為父還有些人脈,為父會盡可能地替你紓解穩住,不過武人被壓抑已久,也許只能是戰爭,持續的戰爭和勝利才能讓他們安心,你需要好好把握其中分寸。” 汪文言一直沒有就馮唐馮紫英父子對話插言,這涉及到軍隊,他很清楚十分敏感,而且要尋求一個平衡,也相當考較為政的手藝,最好當一個傾聽者,除非馮紫英問及自己,否則他不會搭話。 (本章完) 第(3/3)頁